杜甫《青阳峡》全诗赏析
林迥硖角来,天窄壁面削。溪西五里石,奋怒向我落。
仰看日车侧,俯恐坤轴弱。魑魅啸有风,霜霰浩漠漠。
昨忆逾陇坂,高秋视吴岳。东笑莲华卑,北知崆峒薄。
超然侔壮观,已谓殷寥廓。突兀犹趁人,及兹叹冥莫。
作品赏析
【邵注】青阳峡,在秦州之南,诗云“南行道弥恶”可见。塞外苦厌山①,南行道弥恶②。冈峦相经亘③,云水气参错④。
(首从峡行叙起。经亘,山叠难行。参错,水迷难度。所谓道弥恶也。)
①吴均诗:“塞外何纷纷。”②诗:“我独南行。”③卢谌诗:“冈峦挺茂树。”④谢灵运诗:“泝流触惊急,临圻阻参错。”
林迥硖角来,天窄壁面削。磎西五里石,奋怒向我落①,仰看日车侧②,俯恐坤轴弱。魑魅啸有风③,霜霰浩漠漠④。
(此记青阳峡景。硖角,从旁横射者。壁面,当前劈峙者。奋怒,崩石危险也。碍日车,石势耸欹。陷地轴,石形重大。魑魅啸,石傍阴惨。霜霰多,石上凝寒也。)
①水经注:吴山,三峰霞举,叠秀云天,崩岩倾仄,山顶相捍,望之恒有落势。②杜臆:“仰看日车侧”,即“愁畏旧车翻”意。鲁灵光殿赋:“仰看天庭。”庄子:“若乘日之车,游襄城之野。”汉李尤歌:“安得力士翻日车。”③天台赋:“始经魑魅之涂。”鲍照燕城赋:“木魅山鬼,野鼠城孤。风嗥雨啸,昏见晨趋。”④陶潜桃花源记:“常恐霜霰至。”
昨忆逾陇坂①,高秋视吴岳②。东笑莲华卑,北知崆峒薄③。超然侔壮观④,已谓殷寥廓⑤。突兀犹趁人⑥,及兹叹冥漠⑦。
(此自陇坂说到青阳,乃借众山以形其突兀。陇坂之上,西见吴岳,东压莲峰,北掩崆峒,已极宇宙大观。若欲侔此壮观,意谓寥廓之地隐伏难见矣。今到青阳,其突兀之状犹若逐人而来,始叹冥漠之境不可穷尽也。旧注以壮观指青峡,突兀指巨石,未合诗意,此章四句起,下二段各八句。)
①秦州记:陇坂九折,不知几里。张衡四愁诗:“欲往从之陇坂长。”②杜臆:高秋天朗,故见诸山。宋子侯诗:“高秋八九月。”汉·地理志:吴山,在汧县西,古文以为岍山,国语谓之西吴,秦都咸阳以为西岳。周礼:雍州,其镇曰岳山。注:吴岳也。旧唐书·礼仪志:肃宗至德二年春,在凤翔,改汧阳郡吴山为西岳。③莲华峰,在华山。崆峒山,在岷州。④班彪王命论:“超然远览。”西都赋:“盛娱游之壮观。”⑤左思诗:“壁立何寥廓。”⑥庾阐涉江赋:“洪涛突兀而横峙。”⑦颜延之诗:“衣冠终冥漠。”江盈科雪涛诗评曰:少陵秦州以后诗,突兄宏肆,迥异昔作。非有意换格,蜀中山水,自是挺特奇崛,独能象景传神,使人读之,山川历落,居然在眼。所谓春蚕结茧,随物肖形,乃为真诗人,真手笔也。
-----------仇兆鳌 杜诗详注-----------
-
江淹:悦曲池 江淹北山兮黛柏,南江兮頳石。頳峰兮若虹,黛树兮如画。暮云兮十里,朝霞兮千尺。千尺兮绵绵,青气兮往旋。桐之叶兮蔽日,桂
-
【析】 《幸福的家庭》,一个多么响亮的题目,又是发表在《妇女杂志》(10卷3号,1924年3月)这样一个为妇女儿童谋幸福的杂志上,确实引人注意。 其实,这是一个暗讽。当时的中国,军阀割据,连年混战,广
-
【原题】:黄仲本自浙西漕幕得倅临安暂往寓居德清遽然话别诗以送之
-
屏居负山郭,岁暮惊离索。野迥樵唱来,庭空烧烬落。世纷因事远,心赏随年保默默谅何为,徒成今与昨。
-
10·1 孟子曰:“伯夷 ① ,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恶声,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横政之所出 ② ,横民之所止 ③ ,不忍居也。思与乡人处 ④ ,如以朝衣朝冠坐于涂炭也 ⑤ 。当纣之时,
-
岑参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这首诗写作者西行经沙漠时的感受。题中的“碛”即沙漠。 “走马西来欲到天”,说这次西出行程辽远。其中“走马”状马之疾驰。联系第二
-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作品赏析【注释】:①名为代人赋词,实是自我抒怀。田野初春之景,
-
采蒲台的苇孙犁作者简介孙犁(1913~2002),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人。曾用笔名芸夫,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的创始人。1927年开
-
作者: 王文平 【作家简介】雷·费尔南德斯(1955年
-
【注释】:这首词写离别,与一般的离歌写法不同。作者并不正面渲染离愁别绪的深重,而是独出心裁地借助新奇丰富的想象,通过对人物心理感受的细致描绘,曲折委婉地写出离人真挚而沉重的情感,可谓含蓄空灵,别开生面。上片写临别情景。先用写意手法疏笔勾勒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