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忆幼子》全诗赏析
别离惊节换,聪慧与谁论。
涧水空山道,柴门老树村。
忆渠愁只睡,炙背俯晴轩。
作品赏析
【鹤注】此至德二载春,公在长安作。公幼子宗武,小名骥子。骥子春犹隔①,莺歌暖正繁②。别离惊节换③,聪慧与谁论④。涧水空山道⑤,柴门老树村⑥。忆渠愁只睡,炙背俯晴轩⑦。
(此章,情景间叙。莺歌节换,言景。子隔谁论,言情。涧水柴门,家在鄜州之景。愁睡晴轩,长安思子之情。春犹隔,自去夏离家,至春犹隔也。【赵汸注】本是听莺歌而忆幼子,起用倒叙法,即所云“恨别鸟惊心”也。)
①北史:裴宣明二子景鸾、景鸿,并有逸才,河东呼景鸾为骥子,景鸿为龙文。②【黄生注】莺歌,暗比学语之儿。乐府古词:“花笑莺歌咏。”卢照邻诗:“莺啼知岁隔。”③苏武诗:“良友远别离。”鲍照诗:“何言淹留节回换。”④诸葛武侯与兄瑾书:“瞻今八岁,聪慧可爱。”⑤尚书孔安国传:通道所经,有涧水坏道。魏征诗:“空山啼夜猿。”⑥曹植诗:“柴门何萧条。”抱朴子:“午日称仙人者,老树也。”⑦桩康与山涛书:“野人有快炙背而美芹子者。”【生注】俯字善画炙背之态。何逊诗:“晴轩连瑞气。”
-----------仇兆鳌 杜诗详注-----------
-
月好好独坐,双松在前轩。西南微风来,潜入枝叶间。萧寥发为声,半夜明月前。寒山飒飒雨,秋琴泠泠弦。一闻涤炎暑,再听破昏烦。竟夕遂不寐,心体俱翛然。南陌车马动,西邻歌吹繁。谁知兹檐下,满耳不为喧。 作品赏
-
翠柏苦犹食,晨霞高可餐。世人共卤莽,吾道属艰难。不爨井晨冻,无衣床夜寒。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 作品赏析【鹤注】诗言“翠柏苦犹食,晨霞高可餐”,正史所谓在秦州拾橡栗以自给者,当是乾元二年作。翠柏
-
位置你在我心中是一个砝码天平的另一端是我的一生无论称出些什么也不必告诉我……作者简介:白渔,原名周问渔,四川富顺人。1958年大专毕业
-
入夜,鼓噪吵闹的蛙声,猫咪的嘶叫声将我从睡梦中惊醒。开灯看了一眼手机上的时间已是凌晨三点多,起身下床穿鞋竟然一脚踩入水中。卧室里哪
-
夜谭随录 清代文言短篇志怪小说集。十二卷一百四十一篇。题“霁园主人闲斋氏著,葵园主人兰岩氏评阅”。作者和邦额(1736—1795 以后),字?斋,号霁园主人、蛾术斋主人,满州镶黄旗人,著有《蛾术斋诗稿
-
“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 【出处】唐孟浩然《 过故人庄 》 【意思1】待到明年秋高气爽,重阳佳节到来之时, 我们会再来一起观赏菊花。淡淡的话别,明年的相约蕴藏于诗句间,主 人公的热情款待,宾主
-
是“从思想或印象形成过程中的思维里的直接引述”。这个术语是法国作家大仲马于1845年提出来的。他在《三个火枪手》的续篇《二十年后》中写
-
春水月峡来,浮舟望安极。正是桃花流,依然锦江色。江色绿且明,茫茫与天平。逶迤巴山尽,摇曳楚云行。雪照聚沙雁,花飞出谷莺。芳洲却已转,碧树森森迎。流目浦烟夕,扬帆海月生。江陵识遥火,应到渚宫城。
-
【5488】文艺复兴三杰:米开朗基罗(〔意〕亚历山德罗·委佐齐主编,〔意〕露西娅·巴德斯基·丘里齐等著,胡栾译,东方出版社,99万字,20
-
·徐珂· 高宗循卫河南巡,舟行倚窗,见道旁农夫耕作,为向所未见,辄顾而乐之。至山左某邑,欲悉民间疾苦,因召一农夫至御舟,问岁获之丰歉,农业之大略,地方长官之贤否。农夫奏对,颇惬圣意。寻又令遍视随扈诸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