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王命》全诗赏析
牢落新烧栈,苍茫旧筑坛。深怀喻蜀意,恸哭望王官。
作品赏析
诗:“王命南仲。”汉北豺狼满,巴西道路难。血埋诸将甲①,骨断使臣鞍②。牢落新烧栈③苍茫旧筑坛④。深怀喻蜀意⑤,恸哭望王官。
(题曰王命,望王朝之命将也。(,) 上六叙时事,下二想安边。西戎入寇,和战无功,故诸将之血埋入于甲中,使臣之骨几断于鞍上,今栈阁已烧,而始用旧人,亦已晚矣。此时安得诏书谕蜀以退寇兵乎,敌人皆恸哭而望王官之至也。赵曰:汉与巴相连,盖吐蕃入寇之地,汉北为褒斜,巴西则绵汉也。鹤曰:渭北兵马使吕月将,将精卒二千,与吐蕃战于盩厔,兵为贼所擒,所谓“血埋诸将甲”也。赵曰:广德元年,使李之芳、崔伦往聘吐蕃,留而不遣,所谓“骨断使臣鞍”也。【朱注】上元二年二月,奴刺、党项寇宝鸡,烧大散关,所谓“牢落新烧栈”也。广德元年十月,吐蕃帅吐谷浑、党项、氐、羌二千余万众度渭,命郭子仪御之,子仪得二千骑而行,所谓“苍茫旧筑坛”也。【朱注】王官当指严武,吐蕃围松州,高适不能制,故蜀人思得武以代之。
①史·高帝纪:诸将过此者多。②陈子昂诗:“当尽使臣能。”③汉书:张良说汉王烧绝栈道。④汉高帝筑坛在汉中,注见七卷。⑤司马相如传:唐蒙通夜郎,征巴蜀吏卒,用军兴法诛其渠帅,巴蜀大惊恐,上使相如责蒙等,因喻告巴蜀人以非上意。
-----------仇兆鳌 杜诗详注-----------
-
《渡湘江》是唐代诗人杜审言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湘江上漂泊的情景,以及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迢迢渡江雨”,形容漂泊者的孤寂;“黄鹤楼前鸳鸯浦”,展示了作者对故乡美景的怀念。整首诗抒发了作者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在异乡的苦楚与无奈。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杜审言在长期漂泊生活中的心情。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展现了唐代文人的风采,值得我们深入品味与赏析。
-
【名句】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注释与译文]肉体虽死精神长存,忠毅的魂魄啊永远都是鬼中的好汉。诗句热烈地赞颂了为国捐躯的烈士英灵不泯,永垂不朽。 参考文献 (先秦)屈原《九歌·国殇》
-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
-
东南倚盖卑,维岳资柱石。前当祝融居,上拂朱鸟翮。青冥结精气,磅礴宣地脉。还闻肤寸阴,能致弥天泽。
-
作者: 周文
-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名言: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注释: 这是顾宪成为东林书院题的院联, 表明了明末东林党对于国家时事的关切之心。 句意: 风声、雨声, 读书声, 声声都听在耳朵里
-
兴来笔力千钧劲,酒醒人间万事空。苏梅二子今亡矣,索寞滁山一醉翁。
-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出处】唐李商隐《 贾生 》。 【意思】汉文帝访求贤能之人,便将贬谪在外的贾谊召回。贾谊的才情风姿 更是无与伦比。可惜啊,汉文
-
殷墟甲骨刻辞著录。今人董作宾编撰。《甲编》一册,成书于一九四八年;《乙编》全三册,一九四八——一九五三年陆续出版。 《殷墟文字甲编》,从殷墟第一至第九次发掘所获的六千五百一十三片甲骨中,选录了字甲二千
-
桂林巖洞杂咏:玄风洞昔人谓桂林山水甲天下,非以巖洞胜乎?岁甲午(1),余度岭(2),日与桂人士游宴江山,其峭壁削成,鋭峰攒列(3),困云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