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观兵》全诗赏析
精锐旧无敌,边隅今若何。
妖氛拥白马,元帅待雕戈。
莫守邺城下,斩鲸辽海波。
作品赏析
此乃乾元元年冬在东都观兵也。是年九月,命朔方节度使郭子仪、淮西鲁灵、镇西北庭李嗣业等七节度,将步骑二十万讨安庆绪。李光弼、王思礼助之,号九节度。十一月围邺城,次年正月嗣业卒于军中。三月,史思明救邺,官军大败。通鉴:至德二载二月,安西北庭及拔汗那、大食诸国兵至凉鄯。北庭送壮士①,貔虎数尤多②。精锐旧无敌,边隅今若何③。妖氛拥白马④。元帅待琱戈⑤。莫守邺城下,斩鲸辽海波⑥。
(上四观北庭之兵,下四画攘边之策。【顾注】北庭,谓镇西北庭节度使李嗣业,时统四镇之兵,故貔虎尤多。郭子仪前为副元帅,收复东京。今望朝廷以元帅授子仪,故曰“待琱戈”。其时顿兵邺城,兵无统制,盖早知其有覆军之患矣。邺城即相州,辽海与范阳相近,即思明巢穴。公诗“司徒急为下幽燕”,与此诗同意。)
①后汉·袁安传:“今朔漠既定,宜令南单于反其北庭。”唐书·地理志:北庭大都护府,长安二年置,属陇右道。②梁武帝净业赋:“壮士貌虎,器甲精锐。”③【朱注】边隅,谓邺城。凡临敌境即为边,如新婚别“守边赴河阳”是也。晋书:史臣曰:“舒元出■边隅,钦其明德。”④曹植魏德论:“神戈退指,则妖氛顺制。”白马,用侯景事,比安史诸寇也。⑤国语:穆公横琱戈,出见使者。汉书:古鼎铭:“赐尔鸾琱黼黻琱戈。”注:“琱戈,镂刻之戈。”⑥孙绰赋:“斩鲸鲵于沧波。”桓温表:“管宁之黜辽海。”辽东南临渤海,故曰辽海。朱鹤龄曰:是时李光弼与诸将议:思明得魏州而按兵不动,此欲以精锐掩吾不各也。请与朔方兵同逼思明于魏州,彼惩嘉山之败,必不敢轻出。旷日引久,则邺城必拔矣。鱼朝恩不可而止。安禄山事迹云:汾阳以诸将谋议不协,乃与季光琛同谋灌城。公诗“斩鲸辽海波”,正与光弼意合,言当直捣幽燕,倾思明之巢穴,不当老师邺城之下也。
-----------仇兆鳌 杜诗详注-----------
-
金数已三伏,火星正西流。树含秋露晓,阁倚碧天秋。灰琯应新律,铜壶添夜筹。商飙从朔塞,爽气入神州。蕙草香书殿,愧花点御沟。山明真色见,水静浊烟收。早岁忝华省,再来成白头。幸依群玉府,末路尚瀛洲。
-
1978年夏在法国巴黎举办的一次表现主义*文学与艺术展览会。这个展览,题为《巴黎-柏林》。展览结合魏玛共和国时代政治和艺术背景,详尽地
-
原文 李景让 1 尚书 2 ,少孤贫。夫人某氏,性严重明断,近代贵族母氏之贤,无及之也。孀居东洛 3 ,诸子尚幼,家本清素,日用尤乏。尝值霖雨且久,其宅院内古墙夜坍聩 4 。童仆修筑次,忽见一漕船 5
-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黄河走东溟。白日落西海。逝川与流光。飘忽不相待。春容舍我去。秋发已衰改。人生非寒松。年貌岂长在。吾当乘云螭。吸景驻光彩。 作品赏析【注释】:(年貌一作颜色)吾当乘云螭。吸景驻光彩。(上二句一作谁能
-
大溪口风雪(二首)其一残年容易感他乡,纵不闻猿已断肠。回首故园山万迭,满船风雪下瞿塘。其二北风吞峡一舟轻,雪里江声杂雨声。篷底细倾
-
这首词写边塞生活。上片写一位边防战士骑着骏马,在一望无际的霜雪草原上行进。"白"字,可见原野的荒凉冷落。"轻"字,见马之轻快。下片写他射鸿鸣镐的情形:他拉弓如满月,一箭晓鸿惊,英武姿态可睹。
-
一别东林三度春,每春常似忆情亲。头陀会里为逋客,供俸班中作老臣。清净久辞香火伴,尘劳难索幻泡身。最惭僧社题桥处,十八人名空一人。 作品赏析题桥:一作题墙,一作题名。十八人名:一作十八人中
-
闲吹玉殿昭华管,醉折梨园缥蒂花。十年一梦归人世,绛缕犹封系臂纱。平阳拊背穿驰道,铜雀分香下璧门。几向缀珠深殿里,妒抛羞态卧黄昏。
-
古文·公输 墨子公输盘(1)为楚造云梯(2)之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