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释闷》全诗赏析
扬鞭忽是过胡城。豺狼塞路人断绝。烽火照夜尸纵横。
天子亦应厌奔走,群公固合思升平。但恐诛求不改辙,
闻道嬖孽能全生。江边老翁错料事,眼暗不见风尘清。
作品赏析
黄鹤编在广德二年,盖天宝十四载至此为十年也。杜臆:此篇是杜集中七言排律。四海十年不解兵,犬戎也复临咸京。失道非关出襄野①,扬鞭忽是过湖城②。豺狼塞路人断绝,烽火照夜尸纵横。天子亦应庆奔走,群公固合思升平③。但恐诛求不改辙,闻道嬖孽能全生④。江边老翁错料事⑤,眼暗不见风尘清。
(上八乱极思治之机,下四忧时虑患之意。杜臆:此为代宗不诛程元振而作。吐蕃入寇,逼乘舆,毒生民,祸皆起于程元振。所望一时君臣,翻然悔悟。当柳伉疏入,但削官放归,此诗所以有劈孽全生之叹也。岂知嬖孽不除,则兵不得解。兵不能解,则诛求仍不得息。其事之舛谬,真出于意料之外矣。然则风尘亦何由清,而太平将何时见乎。通篇一气转下,皆作怪叹之词。)
①【天台谢省注】代宗避寇奔走,非如黄帝迷道,却似明帝微行。庄子:黄帝将见大隗于具茨之山,至于襄城之野,七圣皆迷,无所问涂。②世说:王大将军顿军姑熟,明帝著戎服,乘巴賨马,赍一金鞭,阴察军形势。敦昼寝,梦日绕城,忽惊觉曰:“营中有黄须鲜卑奴来,何不缚取。”命骑追之,不及。【朱注】按晋书·明帝纪,微行至于湖,阴察敦营垒而出。王敦传帝至芜湖,察敦营垒于湖,即芜湖也。地志:晋太康中,分丹阳置于湖县,即今当涂县地。又芜湖县有王敦城,此诗所云湖城也。自唐以来,皆破句读,故乐府有湖阴曲,张文潜始正之,云于湖为句。③孝经钩命诀:明王用孝升平致。又梅福传:升平可致。④唐韦:代宗在陕,削程元振官爵,归田里,广德二年春正月,以私入京师,配流溱州,复令于江陵府安置。苟悦申鉴:“省闼清净,劈孽不生。”⑤江边,指嘉陵江也。
-----------仇兆鳌 杜诗详注-----------
-
古文观止·魏晋南北朝文·刘义庆·刘伶病酒 刘
-
【注释】 选自《尚书·旅獒》。旅,西旅,西方的旅国。獒,大犬。周武王灭殷建周后,西旅国来献大犬。召公认为不可接受,劝武王慎德,重视贤能,安定国家,保护百姓。史官记录召公的话,名为《旅獒》。 矜:慎重。
-
这首诗题为《秋晚悲怀》,诗人把主题定得十分明显。自从宋玉在《九辩》中大抒悲秋情怀之后,感秋、悲秋就成为历来诗人常写的主题之一,这首诗也是借秋晚的景象,抒写诗人内心的悲感的。 起始两句“渐老多忧百事忙,天寒日短更心伤。”感叹时光易逝,
-
江雨初晴思远步,日西独向愚溪渡。渡头水落村径成,撩乱浮槎在高树。
-
《不可乘喜而轻诺,不可因醉而生嗔,不可乘快而多事,不可因倦而鲜终。》译文与赏析
【原文】 不可乘喜①而轻诺②,不可因醉而生嗔③,不可乘快④而多事,不可因倦而鲜终⑤。 【出处】 《小窗幽记》。 【注释】
-
性情懒慢好相亲,门巷萧条称作邻。背烛共怜深夜月,踏花同惜少年春。杏坛住僻虽宜病,芸阁官微不救贫。文行如君尚憔悴,不知霄汉待何人?
-
龙枝已逐风雷变,减却虚窗半日凉。天爱禅心圆且洁,故添明月伴清光。
-
醉太平·失题 无名氏 利名场事冗。林泉下心冲。 小柴门画戟古城东。隔风波数重。 华山云不到阳台梦。 溪水不接桃源洞。 洛阳城不到武夷峰。 老先生睡浓
-
玉籥秋初半,冰轮岁有期。苦吟含翰久,清宴下楼迟。雁怯波光动,蛩愁叶影危。烘帘频卷押,温酎旋凝澌。皎外蟾生滴,寒中桂有枝。星文藏熠燿,露彩见华滋。苑静疏萤湿,巢空惊鹤移。渐穿鸣瑟幌,偏鉴读书幔濛谷徒催
-
论题解析 [解题]个性(personality),指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和教育下,形成的一个人的比较固定的特性。个性是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独特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特征。个性对于一个人的活动、生活具有直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