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全诗赏析
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洛阳才子谪湘川,元礼同舟月下仙。
记得长安还欲笑,不知何处是西天。
洞庭湖西秋月辉,潇湘江北早鸿飞。
醉客满船歌白苎,不知霜露入秋衣。
帝子潇湘去不还,空馀秋草洞庭间。
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
作品赏析
南湖秋水夜无烟, 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 将船买酒白云边。
肃宗乾元二年(759)秋,刑部侍郎李晔贬官岭南,行经岳州(今湖南岳阳),与诗人李白相遇,时贾至亦谪居岳州,三人相约同游洞庭湖,李白写下一组五首的七绝记其事。这是其中第二首,它内涵丰富,妙机四溢,有悠悠不尽的情韵。
首句写景,兼点季节与泛舟洞庭事。洞庭在岳州西南,故可称“南湖”。唐人喜咏洞庭,佳句累累,美不胜收。“南湖秋水夜无烟”一句,看来没有具体精细的描绘,却是天然去雕饰的淡语,惹人联想。夜来湖上,烟之有无,其谁能察?能见“无烟”,则湖上光明可知,未尝写月,而已得“月色”,极妙。清秋佳节,月照南湖,境界澄沏如画,读者如闭目可接,足使人心旷神怡。这种具有形象暗示作用的诗语,淡而有味,其中佳处,又为具体模写所难到。
在被月色净化了的境界里,最易使人忘怀尘世一切琐屑的得失之情而浮想联翩。湖光月色此刻便激起“谪仙”李白羽化遗世之想,所以次句道:安得(“耐可”)乘流而直上青天!传说天河通海,故有此想。诗人天真的异想,又间接告诉读者月景的迷人。
诗人并没有就此上天,后两句写泛舟湖上赏月饮酒之乐。“且就”二字意味深长,似乎表明,虽未上天,却并非青天不可上,也并非自己不愿上,而是洞庭月色太美,不如暂且留下来。其措意亦妙。苏东坡水调歌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数句,意境与之近似。
湖面清风,湖上明月,自然美景,人所共适,故李白曾说“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襄阳歌)。说“不用一钱买”,是三句“赊”字最恰当的注脚,还不能尽此字之妙。此字之用似甚无理,“月色”岂能“赊”?又岂用“赊”?然而著此一字,就将自然人格化。八百里洞庭俨然一位富有的主人,拥有湖光、山景、月色、清风等等无价之宝(只言“赊月色”,却不妨举一反三),而又十分慷慨好客,不吝借与。著一“赊”字,人与自然有了娓娓对话,十分亲切。这种别出心裁的拟人化手法,是高人一筹的。作者送韩侍御之广德也有“暂就东山赊月色,酣歌一夜送渊明”之句,亦用“赊月色”词语,可以互参。面对风清月白的良宵不可无酒,自然引出末句。明明在湖上,却说“将船买酒白云边”,亦无理而可玩味。原来洞庭湖面辽阔,水天相接,遥看湖畔酒家自在白云生处。说“买酒白云边”,足见湖面之壮阔。同时又与“直上天”的异想呼应,人间酒家被诗人的想象移到天上。这即景之句又充满奇情异趣,丰富了全诗的情韵。
总的说来,此诗之妙不在景物具体描绘的工致,而在于即景发兴,艺术想象奇特,铸词造语独到,能启人逸思,通篇有味而不可句摘,恰如谢榛所说:“以兴为主,浑然成篇,此诗之入化也”(四溟诗话)。
(周啸天)
-
丈夫对妻子的父亲、母亲的称呼。 对妻子的双亲称“岳父岳母”,其由来有一个演变过程。在古代,丈夫对妻子的父母,或是妻子对丈夫的父母,是同一个称呼——舅姑。西周时,婿称岳父为“舅”,称岳母为“姑”。《礼记
-
陆游(1125年-1210年)是中国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他以卓越的才华和深厚的学问被誉为“南宋文学的巨人”。他的作品充满了爱国情怀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怀,他以自己的诗文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百姓的深情厚意。他还以其直言不讳的性格而闻名于世。陆游的生平经历困难与挫折,但他始终怀揣着对国家复兴的梦想,为此奋斗终身。他的作品至今受到广泛的赞誉和研究。
-
平生弱羽寄冲风,此去归飞识所従。好语似珠穿一一,妄心如膜退重重。山僧有味宁知子,泷吏无言只笑侬。尚有读书清净业,未容春睡敌千钟。
-
园杏红萼坼,庭兰紫芽出。不觉春已深,今朝二月一。去冬病疮痏,将养遵医术。今春入道场,清净依僧律。尝闻圣贤语,所慎斋与疾。遂使爱酒人,停杯一百日。明朝二月二,疾平斋复毕。应须挈一壶,寻花觅韦七。
-
朝发汝海东,暮栖龙门中。水寒夕波急,木落秋山空。望极九霄迥,赏幽万壑通。目皓沙上月,心清松下风。玉斗横网户,银河耿花宫。兴在趣方逸,欢馀情未终。凤驾忆王子,虎溪怀远公。桂枝坐萧瑟,棣华不复同。流恨寄伊
-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向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向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出处】唐.张旭《 桃花溪 》 【意思】远望桃花溪,隐隐约约有一架飞桥把烟雾缭绕的溪水一分为 二。近看,溪水荡漾,微波轻拍着西
-
后庭花·冷泉亭 吕止庵 湖山汲水重。楼台烟树中。 人醉苏堤月。风传贾寺钟。 冷泉东。 行人频问。飞来何处峰。
-
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 ① , 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 ② 。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 ③ 旬有五日而后反。 ——《庄子·则阳》 【注释】 ①触氏:寓言中虚构国名,取争斗意。②蛮氏:寓言中虚构国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形容祈祷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形容"祈福"的古诗词,描写祈祷的诗句,关于祈祷的诗句。祈福在方伯唐赵居贞 《云门山投龙诗》2、祈福为黔黎宋无名氏 《六州》3、为人祈福处唐武元衡 《德宗皇帝挽歌词三首》4、祈福去邪唐来鹄 《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类型及主题,内容包括古诗词常见类型与主题分类,古诗中的各种主题,古诗中常见的主题。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我为人人72类型|标志|主题|咏史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题目中有“咏”、“怀古”、“咏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