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白帝城最高楼》全诗赏析
峡坼云霾龙虎卧,江清日抱鼋鼍游。
扶桑西枝对断石,弱水东影随长流。
杖藜叹世者谁子,泣血迸空回白头。
作品赏析
【鹤注】此亦大历元年作,题曰最高楼,则非前所赋白帝城楼与白帝楼也。城尖径厌施筛愁,独立缥缈之飞楼①。峡坼云霾龙虎卧②,江清日抱鼋鼍游。扶桑西枝对断石,弱水东影随长流③。杖藜叹世者谁子④?泣血迸空回白头⑤。
(首写楼高,次联近景,三联远景,皆独立所想见者。未乃感慨当世。尖,城角也。径,步道也。旌旆亦愁,言其高而且险也。韩廷延云:云霾坼峡,山水盘拏,有似龙虎之卧。日抱清江,滩石波荡,恍如鼋鼍之游。与“江光隐见鼋鼍窟,石势参差乌鹊桥”同一句法,皆登高临深,极形容疑似之状耳。【朱注】峡之高,可望扶桑西向。江之远,可接弱水东来。与“朱崖著毫发,碧海吹衣裳”同义。)
①海赋“神仙缥缈。”②咦信诗:“暗石疑藏虎,磐根似卧龙。”③曹植诗:“东观扶桑曜,西临弱水流。”是正言东西也。此诗”扶桑西枝”,是就东言西;“弱水东影”,是就西言东。山海经:大荒之中,喝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禹贡:“弱水既西。”淮南子:“弱水自穷石。”注:“穷石,在张掖北,其水弱不能出羽。”④阮籍诗:“所怜者谁子。”⑤丁仪寡妇赋:“涕流迸以琳琅。”字书:迸,散走也。王嗣奭曰:此诗真作惊人语,是缘忧世之心发之,以自消其垒块。叹世二字,为一章之纲。泣血迸空,起于叹世。以送空写高楼,落想尤奇。
黄生曰:城尖径仄,与花近高楼,寓慨一也。花近高楼,以伤心而直陈其事。城尖径仄,以泣血而微凡其辞。直陈其事,不失和平温厚之音。微见其辞,翻成激楚悲壮之响。若以本集较之,花近高楼,正声第一。城尖径仄,变声第一。又曰:拗律本歌行变体,故次句得用之字。“郑县亭子涧之滨”亦然。
东自扶桑,西及弱水,所包世界甚阔,故下有叹世句。
-----------仇兆鳌 杜诗详注-----------
-
悼亡诗 作者: 潘岳 【原
-
秋三月, 此谓容平, 天气以急, 地气以明, 早卧早起, 与鸡俱兴, 使志安宁, 以缓秋刑, 收敛神气, 使秋气平, 无外其志, 使肺气清, 此秋气之应, 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 冬为飧泄, 奉藏者
名言: 秋三月, 此谓容平, 天气以急, 地气以明, 早卧早起, 与鸡俱兴, 使志安宁, 以缓秋刑, 收敛神气, 使秋气平, 无外其志, 使肺气清, 此秋气之应, 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 冬为飧泄,
-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出处】唐李商隐《 无题 》。 【意思】春蚕直到死才把丝吐尽,蜡 烛烧成灰泪才流干。蜡炬:蜡烛。泪: 指烧化的蜡。 用春蚕吐丝、蜡烛燃烧形容自已追求和思恋深切
-
与君相见即相亲,闻道君家在孟津。为见行舟试借问,客中时有洛阳人。
-
《秋海棠·秋海棠》咏秋海棠诗鉴赏 袁枚小朵娇
-
本诗题中的“白云栖”是虞山上的一所庙宇,所以“白云栖绝顶”实际上就是虞山的绝顶。虞山位于江苏常熟市西北,山虽不甚高,却是江南名山之一,至今仍是著名的游览胜地。
-
余生欲老南海村,帝遣巫阳召我魂[1]。杳杳天低鹊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 作品赏析【注释】:[1]:引典。《楚辞-招魂》上说,上帝可怜屈原的灵魂脱离了他的躯壳,叫巫阳(古代女巫名)把他招回。作者被贬海南
-
贝阙寒流彻,玉轮秋浪清。图云锦色净,写月练花明。泛曲鹍弦动,随轩凤辖惊。唯当御沟上,凄断送归情。
-
国学名句“明主之国,令者,言最贵者也;法者,事最适者也”出处和解释
【名句】明主之国,令者,言最贵者也;法者,事最适者也 语出《韩非子·问辩》。在圣明君主的国家中,命令是最高贵的言辞;法律是处理政事最适宜的准则。
-
作者: 高海夫 【本书体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