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诗词 > 唐诗大全 > 杜甫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全诗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全诗赏析

  望岳

  年代:唐 作者: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作品赏析

  【注释】:

  岱宗:即泰山。风俗通·山泽篇:“泰山,山之尊者,一曰岱宗。岱,始也;宗,长也。”齐鲁:在今山东省境内。锺:聚集。曾:同“层”。眦:眼眶。

  【简析】:

  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诗人到洛阳应进士,结果落第而归,于是北游齐鲁。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写泰山的诗很多,只有杜甫能用“齐鲁青未了”五字而囊括数千里,可谓雄阔。其结句尤其精妙,气势不凡,意境辽远,将诗人的抱负和理想都含蕴其中。全诗开阔明朗,情调健康。

  ★这是现存杜诗中最早的一首,写于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北游齐赵时,

  ★此诗被后人刻石为碑立于泰山。

  ★浦评:杜子心胸气魄,于是可观。取为压卷,屹然作镇。

  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这一首是望东岳泰山。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此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

  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虚字,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这个“夫”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齐鲁青未了”,是经过一番揣摹后得出的答案,真是惊人之句。它既不是抽象地说泰山高,也不是象谢灵运泰山吟那样用“崔崒刺云天”这类一般化的语言来形容,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所以这一句描写出地理特点,写其他山岳时不能挪用。明代莫如忠登东郡望岳楼诗说:“齐鲁到今青未了,题诗谁继杜陵人?”他特别提出这句诗,并认为无人能继,是有道理的。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钟”字,将大自然写得有情。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判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割”本是个普通字,但用在这里,确是“奇险”。由此可见,诗人杜甫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作风,在他的青年时期就已养成。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长时间目不转睛地望着,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不言而喻,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最后两句,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如王勃春思赋:“会当一举绝风尘,翠盖朱轩临上春。”有时单用一个“会”字,如孙光宪北梦琐言:“他日会杀此竖子!”即杜诗中亦往往有单用者,如“此生那老蜀,不死会归秦!”(奉送严公入朝)如果把“会当”解作“应当”,便欠准确,神气索然。

  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这就是为什么这两句诗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而至今仍能引起我们强烈共鸣的原因。清代浦起龙认为杜诗“当以是为首”,并说“杜子心胸气魄,于斯可观。取为压卷,屹然作镇。”(读杜心解)也正是从这两句诗的象征意义着眼的。这和杜甫在政治上“自比稷与契”,在创作上“气劘屈贾垒,目短曹刘墙”,正是一致的。此诗被后人誉为“绝唱”,并刻石为碑,立在山麓。无疑,它将与泰山同垂不朽。

  (萧涤非)

  -------------------------------------------------

  【鹤注】公壮游诗云:“忤下考功第,放荡齐赵间”,乃在开元二十四年后,当是其时作。元和郡县志:泰山一曰岱宗,在兖州乾封县西北三十里。

  此望东岳而作也。诗用四层写意:首联远望之色,次联近望之势,三联细望之景,末联极望之情。上六实叙,下二虚摹。岱宗如何,意中遥想之词。自齐至鲁,其青未了,言岳之高远。拔地而起,神秀之所特钟。矗天而峙,昏晓于此判割。二语奇峭。王嗣奭杜臆云:“荡胸”句,状襟怀之浩荡。“决毗”句,状眼界之空阔。公身在岳麓,而神游岳顶,所云“一览众山小”者,已冥搜而得之矣,非必再登绝顶也。杜句有上因下因之法。荡胸由于曾云之生,上二字因下。决毗而见归鸟入处,下三字因上。上因下者,倒句也。下因上者,顺句也。末即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意。

  ①虞书:“东巡狩,至于岱宗。”前汉·郊祀志:岱宗,泰山也。郑昂曰:王者升中告代必于此山,又是山为五岳之长,故曰岱宗。②史记·货殖传:“泰山之阳则鲁,其阴则齐。”子夜歌:“寒衣尚未了。”③庄子:“造化之所始,阴阳之所变。”左传:“天钟美于是。”钟,聚也。孙绰天台赋序:“天台者,山岳之神秀。”老子:“大制不割。”割,分也。曹辅佐对:“大人达观,任化昏晓。”徐增云:“山后为阴,日光不到故易昏。山前为阳,日光先临故易晓。”【朱注】封禅记:泰山东隅有日观峰,鸡鸣时见日出,长三丈。即割昏晓之义。④张衡南部赋:“淯水荡其胸。”马融广成颂:“动荡胸臆。”公羊传:“触石而出,肤寸而合,不崇朝而遍天下者,泰山之云也。”云气弥漫飘荡,如叠浪层波,对之心胸若摇。庾肩吾诗:“层云霾峻岭。”⑤曹植冬猎篇:“张目决毗。”决,开也。毗,目眶也。曹植诗:“归鸟赴乔林。”⑥周王褒诗:“绝顶目犹晴。”沈约诗:“绝顶复孤圆。”⑦世说:王珣曰:“若使阡陌条畅,则一览而尽。”扬子法言:“登东岳者,然后知众山之峛崺也。”卢世..曰:公初登东岳,似稍紧窄,然而旷甚。后望南岳,似稍错杂,然而肃甚。固不必登峰造极,而两岳真形已落其眼底。及观又上后园山脚云:“昔我游山东,忆戏东岳阳。穷秋立日观,矫首望八荒。”则是业升岱宗之巅,而流览无际矣,乃绝不另设专题以铺张游概,亦以望岳一首已领其要,故不必再拈也。试思他人千万语,有加于“齐鲁青未了”者乎。

  少陵以前题咏泰山者,有谢灵运、李白之诗。谢诗八句,上半古秀,而下却平浅。李诗六章,中有佳句,而意多重复。此诗遁劲峭刻,可以俯视两家矣。龙门及此章,格似五律,但句中平仄未谐,盖古诗之对偶者。而其气骨峥嵘,体势雄浑,能直驾齐梁以上。

  仇兆鳌 杜诗详注
猜你喜欢
  • 岑参《醉后戏与赵歌儿》全诗赏析

    秦州歌儿歌调苦,偏能立唱濮阳女。座中醉客不得意,闻之一声泪如雨。向使逢着汉帝怜,董贤气咽不能语。

  • 古籍名著《寒山帚谈》的年代、作者和内容精讲

    书学论著。二卷。明赵宦光撰。具体成书年代不详。(撰者事迹参见“《说文长笺》”条) 该书原为撰者《说文长笺》中的一种。《四库提要》以为《说文长笺》穿凿附会,而且引据疏舛,颇为小学家所讥,然而其中的篆文笔

  • 陈子昂《万州晓发放舟乘涨,还寄蜀中亲朋》全诗赏析

    空濛岩雨霁,烂熳晓云归。啸旅乘明发,奔桡骛断矶。苍茫林岫转,络绎涨涛飞。远岸孤烟出,遥峰曙日微。前瞻未能眴,坐望日相依。曲直多今古,经过失是非。还期方浩浩,征思日騑騑。寄谢千金子,江海事多违。

  • 《古文·剑阁铭》鉴赏

    古文·剑阁铭 张载岩岩梁山(1),积石峨峨(2),

  • 古文辞类纂《曾子固墨池记》全文

    曾子固墨池记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

  • “为国以礼”的礼治思想

    “礼”是西周统治者所创设的有关政治、法律、道德等涉及国家一系列基本制度和思维方式的规范体系。春秋开始,“礼崩乐坏”,自上而下有序运作的大一统法律秩序遭到破坏,诸侯并起,战乱频仍,中央权力全面崩溃。儒家

  • 宋词典故“硬语盘空”的出处、释义和例句

    宋词典故·硬语盘空 【出典】 唐·韩愈《荐士》诗:“有穷者孟郊,受材实雄骜。冥观洞古今,象外逐幽好。横空盘硬语,妥帖力排奡。”(见《全唐诗》卷三三七) 【释义】 “横空盘硬语”本是韩愈称赞他的诗友孟郊

  • 《少年游·润州作,代人寄远赏析》

    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三月底、四月初,任杭州通判的苏轼因赈济灾民而远在润州时(今江苏镇江)。为寄托自己对妻子王润之的思念之情,他写下了这首词。此词是作者假托妻子在杭思己之作,含蓄婉转地表现了夫妻双方的一往情深。   上片写夫妻别离时

  • 泰山风光 吴组缃

    下午两点钟,我的老朋友来找我。在这个四四方方的寂寞古城中,这是我唯一的一位老朋友。我说: “多天没见了啊,近来怎么样?” “我告诉你,我沾了那几位教官先生的光,搬到泰山住下了。你到这里这些天,还不曾陪

  • 白居易《西原晚望》全诗赏析

    花菊引闲行,行上西原路。原上晚无人,因高聊四顾。南阡有烟火,北陌连虚墓。村邻何萧疏,近者犹百步。吾庐在其下,寂寞风日暮。门外转枯蓬,篱根伏寒兔。故园汴水上,离乱不堪去。近岁始移家,飘然此村祝新屋五六

相关栏目:
  • 唐诗三百首
  • 李白
  • 杜甫
  • 白居易
  • 王维
  • 王昌龄
  • 柳宗元
  • 韩愈
  • 陈子昂
  • 高适
  • 李商隐
  • 岑参
  • 王之涣
  • 杜牧
  • 韦应物
  • 李贺
  • 张若虚
  • 孟浩然
  • 刘禹锡
  • 张九龄
  • 崔颢
  • 王勃
  • 骆宾王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