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寄高适》全诗赏析
北阙更新主,南星落故园。定知相见日,烂漫倒芳尊。
作品赏析
按:代宗即位,在宝应元年四月,此时公在成都,高在蜀州,不得云乾坤隔远。自严武还京,高适代尹成都,公则自绵入梓,故有隔远之语。此诗寄适,当在是年之秋,旧编俱未当。楚隔乾坤远,难招病客魂①。诗名惟我共,世事与谁论。北阙更新主,南星落故园②。定知相见日,烂漫倒芳樽③。
(此在梓州,而寄诗于适也。一二,从高说至己。三四,从己说向高。此叙出相隔苦衷。新主初立,则故园可归,从此相见倾樽,得以谈诗论事,此豫道还京之乐也。)
①杜臆:招魂乃宋玉所赋,玉本楚人,故起句用之。适本传:五十工诗,好事者辄传布,又具王霸大略,慷慨善谈论。三四正道其实。②以南星对北阙,是借喻语。公与适将自南而回,故曰落故园。公诗“南极一星朝北斗”,意正相似。按:史记·天官书:东井之西,曲星曰钺,钺北北河,钺南南河。正义曰:钺乃秦之分野,南河三星,北河三星,分夹东井南北,置而为戒。南星不见,则南道不通,北亦如之。此云“南星落故园”,是南星见,而南北道通矣。且于长安分野,亦有取义。③烂漫,醉貌。此诗诸家聚讼,多疑赝本。顾注疑高适还京在广德二年,不得称新主。不知送高还朝,别有一诗,此则喜代宗初立而作,不必牵合同时。朱注疑成都为蜀地,不得言楚。考七国时,蜀本属楚,前送李校书诗亦云“已见楚山碧”,则高在成都,亦何不可言楚乎?杜臆疑适家沧州,不得言故园。按:公本杜陵人,故以长安为故园,原未尝专指适也。诸说纷纷,今并正之。
-----------仇兆鳌 杜诗详注-----------
-
问君移竹意如何,慎勿排行但间窠。多种少栽皆有意,大都少校不如多。
-
闲洒阶边草,轻随箔外风。黄莺弄不足,衔入未央宫。
-
寻隐者不遇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779—843),字浪仙,一作阆仙,范阳(今河北涿州)人。早年曾为
-
《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 .[唐].李白. 白若白鹭鲜,清如清唳蝉。 受气有本性,不为外物迁。 饮水箕山上,食雪首阳颠。 回车避朝歌,掩口去盗泉。 岧峣广成子,倜傥鲁仲连。 卓绝二公外,丹心无间然
-
耶律楚材金马门前数上书, 《子虚》新赋笑相如。万言警策才无敌, 六国纵横智有余。千
-
天津为“九河下梢” ,河流众多,地势低洼。历史上,河道和堤坝得不到很好治理,几乎年年发水。近代以后,特大水灾仍时有发生。 清同治十年(1871)七至八月,天津地区连降暴雨,海潮倒灌,河堤冲决,田舍被淹
-
衣禄原有定数,必节俭简省,乃可久延。|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衣禄原有定数,必节俭简省,乃可久延。》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扁舟厌泊烟波上,轻策闲寻浦屿间。虎蹋青泥稠似印,风吹白浪大于山。且愁江郡何时到,敢望京都几岁还。今日料君朝退后,迎寒新酎暖开颜。[李十一好小酎酒,故云。]
-
[唐] 魏 征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则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② !人君当神器之重
-
【注释】:(将还荥阳,夜集公辅东斋,酒酣索诗,时银灯结花,漏下二鼓,赋此留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