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岛《寻隐者不遇》原文、赏析、作者表达什么思想情感?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贾岛(779—843),字浪仙,一作阆仙,范阳(今河北涿州)人。早年曾为僧,法名无本。诗文受韩愈赏识,遂还俗应举,但一直未考取。因偶遇文宗皇帝,于开成二年(837)被授为遂州长江县(今四川蓬溪)主簿,世称贾长江,任满后迁普州(今四川安岳)司仓参军。武宗会昌三年(843)卒于任所。四库全书收长江集十卷,全唐诗录其诗四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其诗二首又十四句。
此诗全唐诗两见,一作访羊尊师,作者孙革,附注“孙华”,作者小传:“孙革,宪宗朝监察御史,诗一首。”文苑英华收此诗,题目作访羊尊师,作者作“孙韦”。“松下”作“花下”。“蕐”(华)、“韋”(韦)或因与“革”字形近致误。此诗各选本多题“贾岛”或“无本”作,贾岛诗中“寻隐者”的不少,如题李凝幽居等,而孙革诗仅一首,其简历与诗意不合,所以我们在发现新材料之前,仍将此诗的著作权归之于贾岛。
此诗虽然明白如话,但是可圈可点之处颇多。首先,它像一段录像一样,为我们展现了隐者所居住的幽静的环境,茅屋数间,柴门内外长着松树,松树下诗人正在与童子谈话,循童子手指处望去,不远处有座高山,山中白云缭绕,山上草木葱茏,有丰富的草药资源。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则隐者之超凡脱俗也就可想而知了。
其次,此诗写诗人与童子的对话,但是诗人所问的话全都被省略掉了,不过我们从童子的答语中可以知道问话的大致内容。诗人问:“你的老师到哪儿去了?”答曰:“采药去了。”诗人问:“到哪儿采药去了?”童子用手一指,回答道:“就在这座山上。”诗人问:“大约在山中什么地方?”童子答曰:“山大得很,而且有许多云雾,我可不知道在什么位置。”这些内容,被诗人用20个字就生动地写出来了,充分反映了这首五言绝句简洁之美。
此外,此诗还妙于写得曲曲折折,清徐增而庵说唐诗分析道:“夫寻隐者不遇,则不遇而已矣,却把一童子来作波折,妙极!有心寻隐者,何意遇童子,而此童子又恰是所寻隐者之弟子,则隐者可以遇矣。问之,‘言师采药去’,则不可以遇矣……曰‘只在此山中’,‘此山中’见甚近,‘只在’见不往别处,则又可以遇矣。岛方喜形于色,童子却又云:‘是便是,但此山中云深,卒不知其所在,却往何处去寻?’是隐者终不可遇矣。此诗一遇一不遇,可遇而终不遇,作多少层折!”
-
此诗在选材上,舍弃陈皇后的春风得意,只撷取其冷宫生涯,以表现其痛苦心情。它不仅写出皇后这特殊地位的特殊痛苦,而且包容了广大妇女宠辱由人、无力反抗的可悲状况。
-
【作品提要】 被掳至巴比伦的犹太女子以斯帖嫁给波斯王亚哈随鲁为后。宰相哈曼盛气凌人,朝臣无不跪拜,唯独收养以斯帖的末底改不跪不拜。哈曼怒气填胸,欲灭犹太人,因以斯帖向波斯王求情,犹太人得以幸免于难。最
-
【注释】:
-
乡下老宅建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当时限于财力不足,五间的趟子只盖了四间,西头一间的地一直空着,这样整个院子缺了西北一角,就不完整。
-
《行合趋同,千里相从.行不合,趋不同,对门不通.》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交友类名言赏析《行合趋同,千里相从。行不合,趋不同,对门不通。》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如果说林冲走上梁山的道路,是克服了自身忍辱退让的性格弱点,那么,武松投入造反的行列,从杀嫂祭兄、义夺快活林、醉打蒋门神到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夜走蜈蚣岭,(第26—31回)却经历了从小义到大义、从个
-
一 少年时代的我,对于麦子的认知,是一种神圣的感觉。我们可以感受晚秋播种的辛劳,春日麦苗拔节的期待,夏天麦浪翻滚的喜悦,可就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小学生古诗词八十首诗词,内容包括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全文,小学生古诗词80首,小学生古诗80首诗词。《长歌行》汉代: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
-
野干为折树枝所打喻 【原文】 譬如野干[1],在于树下,风吹枝折,堕其脊上。即便闭目,不欲看树。舍弃而走,到于露地[2],乃至日暮亦
-
苍颜华发。故山归计何时决。旧交新贵音书绝。惟有佳人,犹作殷勤别。离亭欲去歌声咽。潇潇细雨凉吹颊。泪珠不用罗巾裛。弹在罗衣,图得见时说。 作品赏析【注释】:此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9月。时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