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全诗赏析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作品赏析
【注释】:[1]一作“扬州花落”
【龙标】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
【左迁】古尊右卑左,即贬官
【五溪】湘黔接壤的辰、酉、巫、武、沅溪
【夜郎】此在沅陵境
新唐书·文艺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尉(古人尚右,故称贬官为左迁),是因为“不护细行”,也就是说,他的得罪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在芙蓉楼送辛渐中,王昌龄也对他的好友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即沿用鲍照白头吟中“清如玉壶冰”的比喻,来表明自己的纯洁无辜。李白在听到他不幸的遭遇以后,写了这一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从远道寄给他,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而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因此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句便直叙其事。“闻道”,表示惊惜。“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五溪,雄溪、樠溪、酉溪、?溪、辰溪之总称,均在今湖南省西部。)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
后两句抒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龙标。这里的夜郎,并不是指位于今贵州省桐梓县的古夜郎国,而是指位于今湖南省沅陵县的夜郎县。沅陵正在黔阳的南方而略偏西。有人由于将夜郎的位置弄错了,所以定此诗为李白流夜郎时所作,那是不对的。
这两句诗所表现的意境,已见于前此的一些名作中。如谢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缺,隔千里兮共明月。临风叹兮将焉歇,川路长兮不可越。”曹植杂诗:“愿为南流景,驰光见我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都与之相近。而细加分析,则两句之中,又有三层意思,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有将这种愁心托之于明月;二是说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她;三是说,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愁心寄与,别无它法。
通过诗人丰富的想象,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她,是多么地多情啊!
这种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维所形成的巨大的特点之一和优点之一。当诗人们需要表现强烈或深厚的情感时,常常用这样一种手段来获得预期的效果。
(沈祖棻)
-
锦帏初卷卫夫人,绣被犹堆越鄂君。垂手乱翻雕玉佩,招腰争舞郁金裙。石家蜡烛何曾剪,荀令香炉可待熏。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 作品赏析【赏析】这首题名《牡丹》的七律诗是咏怀诗,借咏牡丹抒发诗人
-
岁八月壬子,旅游于蜀。寻茅溪之涧,深溪绝磴〔2〕,人迹罕到,爰有松焉。冒霜停雪〔3〕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山东高中会考古诗词,内容包括高二会考必备古诗,古文,高二语文会考常考的诗句,高二会考必备古诗句。《锦瑟》 唐·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2、《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
-
闫荣霞·凡间行路闫荣霞符凡迪是一个我不认识的人。我只是偶然看过他的一个视频,参加一个电视台举办的唱歌选秀大赛。他吸引我的是他的职业
-
一译《诉讼》,著名表现主义*作家弗兰兹·卡夫卡*的重要长篇小说。1914年写起,1918年完成,1925年始出版。小说共17章,其中最完整的只有9
-
李益这首《听晓角》载于《全唐诗》卷二百八十三。此诗旨在写征人的边愁乡思,但诗中只有一片角声在回荡,一群塞鸿在盘旋,既没有明白表达征人的愁思,甚至始终没有让征人出场。诗篇采用的是镜中取影手法,从角声、塞鸿折射出征人的处境和心情。它不直接写
-
古文观止·《国语》·敬姜论劳逸 (鲁语上)公父
-
天色昏暗的日子,奶奶总喜欢戴一副橙黄色的眼镜,拄着紫红色的檀木拐,叼着旧式的用犀牛角制作的烟锅,沿着村西头那条长满柳树的河岸悠
-
蜀相 杜甫 蜀相祠堂何处寻[1],锦官城外柏森森[2]。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3]。 三顾频烦天下计[4],两朝开济老臣心
-
作者: 张新科 【本书体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