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国语》·敬姜论劳逸》鉴赏
古文观止·国语·敬姜论劳逸
(鲁语上)
公父文伯退朝【1】,朝其母,其母方绩,文伯曰:“以歜之家,而主犹绩【2】,惧千季孙之怒也【3】,其以歜为不能事主乎?”其母叹曰:“鲁其亡乎。使僮子备官【4】,而未之闻邪【5】?居【6】!吾语女。昔圣王之处民也,择瘠土而处之,劳其民而用之,故长王天下。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沃土之民不材,淫也;瘠土之民莫不向义,劳也。是故天子大采朝日【7】,与三公、九卿祖识地德【8】。 日中考政, 与百官之政事, 师尹惟旅牧、 相宣序民事【9】; 少采夕月 【10】, 与太史、 司载纠虔天刑【11】; 日入监九御【12】, 使洁奉禘、 郊之粢盛【13】, 而后即安。 诸侯朝修天子之业命, 昼考其国职, 夕省其典刑, 夜做百工【14】, 使无慆淫【15】, 而后即安。 卿大夫朝考其职, 昼讲其庶政, 夕序其业,夜庀其家事【16】, 而后即安。 士朝受业, 昼而讲贯,夕而习复, 夜而计过, 无憾而后即安。 自庶人以下,明而动, 晦而休, 无日以怠。 王后亲织玄紞【17】, 公侯之夫人, 加之以纮綖【18】, 卿之内子为大带【19】,命妇成祭服, 列士之妻加之以朝服【20】, 自庶士以下, 皆衣其夫。 社而赋事, 烝而献功【21】, 男女效绩, 愆则有辟【22】, 古之制也。 君子劳心, 小人劳力, 先王之训也。 自上以下, 谁敢淫心舍力? 今我,寡也, 尔又在下位【23】, 朝夕处事, 犹恐忘先人之业。 况有怠惰, 其可以避辟? 吾冀而朝夕修我,曰【24】:‘必无废先人。’尔今曰:‘胡不自安?’以是承君之官, 余惧穆伯之绝祀也。’仲尼闻之曰:“弟子志之, 季氏之妇不淫矣 【25】。”【注释】【1】 公父文伯: 即春秋时鲁国大夫公父歇 (chu), 敬姜之子。 父:同“甫”【2】 主: 大夫, 或其妻称为主, 指敬姜。【3】 千: 冒犯。 季孙: 为季康子, 名肥, 季恒子之子。 鲁国的卿。【4】 僮: 与“童”通。 备官: 做官。【5】 之: 指做官的道理。【6】 居: 坐下。【7】大采: 五彩的礼物。 朝日: 每年春分时节, 身着五彩礼服, 朝拜日神, 是祭祀日神的一种礼仪。【8】 三公: 太师、 太傅、 太保的总称。 为周朝中枢最高长官。 九卿:指冢宰、司徒、宗伯、司马、司寇、司空、少师、少傅、少保。为周朝中枢分管各部门的最高官吏。祖:熟习。地德:文中指地里的庄稼。周代人们认为土地能生长万物,养育人民,称土地的这种功能为地德。【9】师尹:大夫一级的官吏。惟:与。旅:民众。相:辅助。【10】少采:三采礼服。夕月:古代帝王祭祀月神的礼仪,时在秋分。【11】司载:掌管天文的官员纠:恭。虔:敬。【12】九御:天子宫中各种女官,又称嫔。【13】禘 (di):即大祭,天子祭祀祖先的大典。郊:在郊外祭祀天地的礼仪。粢盛(zicheng):祭祀时盛在祭器中的谷物。【14】儆(jing):警戒。【15】慆淫:怠慢、放荡。【16】庀(pi):治理。【17】玄
-
【3365】耶鲁大学公开课:政治哲学(〔美〕史蒂芬·B·斯密什著,贺晴川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26万字,2015年3月第1版,39 8元)△共1
-
国学名句“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出处和解释
【名句】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 语出南朝梁代刘勰《文心雕龙·熔裁》。句子中有可以删削之处,足以表明其不缜密、不精到;任何一个字都不可以减少,才知道它们细密、紧凑。说明写文章应把可有可无
-
古代教师的称谓在我们这个有数千年文明和尊师传统的国度,从古代以来,关于老师的称谓有很多。“教师”一词最早见于《学记》一文中:“教师
-
(节自 《陈涉世家》)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① 。曰: “苟富贵,无相忘。” 佣者笑而答曰: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陈涉太息曰: “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② !” 【译
-
乔吉乔吉清风闲坐, 白云高卧, 面皮不受时人唾。乐陁陁,笑呵呵,看别人搭套项推沉磨
-
蓬转俱行役,瓜时独未还。魂迷金阙路,望断玉门关。献凯多惭霍,论封几谢班。风尘催白首,岁月损红颜。落雁低秋塞,惊凫起暝湾。胡霜如剑锷,汉月似刀环。别后边庭树,相思几度攀。
-
还朝如梦中,双阙眩金碧。复穿鹓鹭行,强寄麋鹿迹。劳生苦昼短,展转不能夕。默坐数更鼓,流水夜自逆。故人为我谋,此志何由毕。越吟知听否,谁念病庄舄。(时方请越。)
-
这是一首追怀往事的词作。作者与情人别后,于往昔难以忘怀。感物伤怀,相思无限,此种情境,入得词来,清澈凄婉,令人怅然不已,如亲历此情境。词的上片,倒叙手法,描述了当时相见的情景。开首“萼绿华身,小桃花扇,安石榴裙。”三句,描写昔人情人的美丽
-
新绿苞初解,嫩气笋犹香。含露渐舒叶,抽丛稍自长。清晨止亭下,独爱此幽篁。
-
此诗首联:“七国三边未到忧,十三身袭富平侯。”“七国”喻藩镇割据叛乱,“三边”指边患,“未到忧”即未知忧。指出其不知国家忧患为何物,次句再点醒“十三”袭位,这就有力地显示出童昏无知与身居尊位的尖锐矛盾。如果先说少年袭位,再说不恤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