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全诗赏析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作品赏析
乾元二年(759),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秋季作这首诗。夏十二,李白朋友,排行十二。岳阳楼座落在今湖南岳阳市西北高丘上,“西面洞庭,左顾君山”,与黄鹤楼、滕王阁同为南方三大名楼,于开元四年(716)扩建,楼高三层,建筑精美。历代迁客骚人,登临游览,莫不抒怀写志。李白登楼赋诗,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篇章,使岳阳楼更添一层迷人的色彩。诗人首先描写岳阳楼四周的宏丽景色:“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岳阳,这里是指天岳山之南一带。天岳山又名巴陵山,在岳阳县西南。登上岳阳楼,远望天岳山南面一带,无边景色尽收眼底。江水流向茫茫远方,洞庭湖面浩荡开阔,汪洋无际。这是从楼的高处俯瞰周围的远景。站得高,望得远,“岳阳尽”、“川迥”、“洞庭开”,这一“尽”、一“迥”、一“开”的渺远辽阔的景色,形象地表明诗人立足点之高。这是一种旁敲侧击的衬托手法,不正面写楼高而楼高已自见。李白这时候正遇赦,心情轻快,眼前景物也显得有情有意,和诗人分享着欢乐和喜悦: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诗人笔下的自然万物好象被赋予生命,你看,雁儿高飞,带走了诗人忧愁苦闷之心;月出山口,仿佛是君山衔来了团圆美好之月。“雁引愁心去”,文苑英华作“雁别秋江去”。后者只是写雁儿冷漠地离别秋江飞去,缺乏感情色彩,远不如前者用拟人化手法写雁儿懂得人情,带走愁心,并与下句君山有意“衔好月来”互相对仗、映衬,从而使形象显得生动活泼,情趣盎然。“山衔好月来”一句,想象新颖,有独创性,着一“衔”字而境界全出,写得诡谲纵逸,诙谐风趣。
诗人兴致勃勃,幻想联翩,恍如置身仙境:“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在岳阳楼上住宿、饮酒,仿佛在天上云间一般。这里又用衬托手法写楼高,夸张地形容其高耸入云的状态。这似乎是醉眼蒙眬中的幻景。诚然,诗人是有些醉意了: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楼高风急,高处不胜寒。醉后凉风四起,着笔仍在写楼高。凉风习习吹人,衣袖翩翩飘舞,仪表何等潇洒自如,情调何等舒展流畅,态度又何其超脱豁达,豪情逸志,溢于言表。收笔写得气韵生动,蕴藏着浓厚的生活情趣。
整首诗运用陪衬、烘托和夸张的手法,没有一句正面直接描写楼高,句句从俯视纵观岳阳楼周围景物的渺远、开阔、高耸等情状落笔,却无处不显出楼高,不露斧凿痕迹,可谓自然浑成,巧夺天功。
(何国治)
-
从李白《长干行》等诗中可以知道,唐时江南的商业城市,市井风俗是开化而淳朴的,男女孩童可以一同玩耍,不必设嫌。“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写的就是这样一种情景。于鹄这首《古词·东家新长儿》,也反映着这样一种生活现实
-
【注释】: 唐代绝句因入乐关系,一般以自然为宗,不尚用典。但作独立的抒情诗时,适当的用典,利用现成的材料启发读者的联想,常能以少许字表达出丰富的思想感情。而用典又有实用、虚(活)用之分,须分别情况用之,方能曲尽其妙。从这方面说,窦牟这首凭
-
典源出处 《史记 齐悼惠王世家》:魏勃少时,欲求见齐相曹参,家贫无以自通,乃常独早夜埽 (扫) 齐相舍人门外。相舍人怪之,以为物,而伺之,得勃。勃曰:愿见相君,无因,故为子埽,欲以求见。于是舍人见勃曹
-
作者: 孙培人 厄运,我的伟大的耕耘者 厄运,请你
-
名言: 以管窥天,以蠡测海。 注释: 窥: 探视。蠡(li): 瓠瓢。测: 量。 句意: 从竹管的小孔探望天空, 用瓠瓢来测量海水。喻见识片面狭窄,看不到事物的整体。 出处: 汉·东方朔《答客难》
-
西方文学·《追忆流水年华》 是法国著名的“意
-
南有嘉鱼 作者: 张贵生 【本书体例】
-
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 “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①。” 李斯议亦在逐中。斯乃上书曰: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穆公
-
宋·苏轼 惠州市井寥落 2 ,然犹日杀一羊,不敢与仕者争 3 。买时,嘱屠者买其脊骨耳。骨间亦有微肉,熟煮热漉出 4 。不乘热出,则抱水不干。渍酒中,点薄盐炙微燋食之 5 。终日抉剔,得铢两于肯綮之间
-
朱自清先生是现代散文大家,自1923年开始散文创造之后,写出的散文大都收集在《踪迹》《背影》《伦敦杂记》《你我》等书中,他的散文语言自然清晰,风格委婉细腻,不论叙事状物抒情无不传神动人,读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如听柔和婉转的轻音乐,又如欣赏玲珑剔透的象牙雕”,下面小编带来的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色。 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色 篇1 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色 摘 要:朱自清作为一位散文大家,朱自清以他独特的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