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全诗翻译赏析
柳宗元
宦情羁思共凄凄,
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
榕叶满庭莺乱啼。
柳宗元诗鉴赏
“ 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而最感人的风物是异域的风物,对景物最敏感的人是来自远方的人。柳州,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柳宗元坐王叔文党祸被贬永州十年后入京,复外放到更僻远的柳州,心中充满一种难以言表的悲愤。榕树为常绿乔木,高可达四五丈,是热带的一种风景树。这种树换叶往往在春天,不同他木之于秋季落叶。柳宗元在南方看到这种“春半如秋”的景象颇多感触,于是写下这首诗。
一二句写自己谪居柳州的悲凄心情。古人称仕途奔波为宦游,因而一般说来,“宦情”与“羁思”总是联系在一起的。而柳宗元笔下的这两个词儿还有特定的内容:他所谓的“宦情”是指政治上遭受打击的怨郁;他所谓的“羁思”是远贬边鄙的寂寥孤凄。在同一个时期所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登柳州城楼)、“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就反映出他心情的凄苦。“共凄凄”是双重的凄苦。处于这种心境中的人不免善感,在春天本有伤春情绪,何况“春半如秋”.“凄”与“迷”是相关的两种心境。“宦情”“羁思”之外加上特异的物候,这就在双重的凄凄之上加上了第三重,于是乎“意转迷”.
三四句写景,是“春半如秋”的具体描写。“山城”指柳州,因南方气温高,二月遇雨,百花即已凋零,而榕树又正好脱叶,满庭飞舞,完全如同秋天。
而秋天比春天更容易动人离思,对于“宦情羁思共凄凄”的远谪之人,其思愈苦。加之“秋景”之中,又有春莺乱啭-- 提醒愁人:这毕竟是春天。这就把伤春和悲秋两种情绪杂揉起来了。莺声本美,无所谓“乱”,由于人心烦乱,所以听起来也觉得它“乱”了。
全诗将心境与物色打成一片。景物萧索,不仅因了伤心人别有怀抱、以我观物的缘故,同时反过来又更增其伤怀,结果是宦情羁思更凄凄了。一般说来,柳宗元在贬谪期间所写的诗不象刘禹锡那样乐观,那样能振奋人心,但它仍较深刻反映了封建时代被压抑的正直有志之士的悲愤。
-
[元]揭傒斯 大孤山前女儿湾,大孤山下浪如山。 山前日日风和雨,山下舟船自往还。 女儿浦一名女儿湾,在江西九江东南三十五里,水涨时可容舟船百余艘,大孤山在其侧,当鄱阳湖出口处。关于大孤山的景色,陆游曾
-
我确实很久很久没有见到这样清澈的湖水了。当我走近鹤鸣湖,中国北方的一个典型的清澈方式,连同周边的风景和乡土方言都显得与众不同。北方
-
这首诗风格显得隽越明朗,与江淹那些低沉愁苦的诗有所不同。江淹诗一般虚字使用较多,这是用得较好的一例。总之,这虽是一首歌功颂德的从军诗。
-
普天乐·客怀 张可久 楚山云。湘江岸。 霜添白发。日减朱颜。 秋风马耳寒。夜雪貂裘绽。 万里南归孤飞雁。动离情故国乡关。 闲身易懒。休官怕晚。倦羽知还。
-
斯人定何人,游戏得自在。诗鸣草圣余,兼入竹三昧。时时出木石,荒怪轶象外。举世知珍之,赏会独予最。知音古难合,奄忽不少待。谁云生死隔,相见如龚隗。
-
西村日长人事少,一个新蝉噪。恰待葵花开,又早蜂儿闹,高枕上梦随蝶去了。 作品赏析【注释】:
-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
-
君昔在陌下,营坏,吾之用心,食不知味;后流迸南海,相为悲叹,寝不安席;及其来还,委付大任,同奖王室,自以为与君古之石交也。 [2] 石交之道,举仇以相益,割骨肉以相明,犹不相谢也,况吾但委意于元俭,而
-
柳巷还飞絮,春馀几许时。吏人休报事,公作送春诗。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描述一生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形容一生的古诗词,形容一生的古诗词,描述人生的古诗词。1. 看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望天上云卷云舒,去留无意 门前若无东西南北路,此生可免悲欢离别情。2. 入朝方知千般事,举杯独饮忆当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