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诗词 > 唐诗大全 > 柳宗元

柳宗元《秋晓行南谷经荒村》全诗翻译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柳宗元《秋晓行南谷经荒村》全诗翻译赏析

秋晓行南谷经荒村

柳宗元


杪秋霜露重,

晨起行幽谷。

黄叶覆溪桥,

荒村唯古木。

寒花疏寂历,

幽泉微断续。

机心久已忘,

何事惊麋鹿?

柳宗元诗鉴赏

贞元二十一年,柳宗元因参加王叔文革新集团被贬为永州司马,开始了痛苦的谪居生活。永州位于湖南、广东交界处,是一个人烟稀少、荒凉僻远之地。

柳宗元置身于这样的环境,常常触景伤怀,对自己的遭贬,感慨万端。加上其所任永州司马,只不过是一个闲散之官,因而他没有充分施展才能的机会,这更加重了他的孤独、愤懑之情,从秋晓行南谷经荒村这首五言古诗中,不难体会出诗人的这种情绪。

从标题可知,诗是写诗人在一个秋日的早晨赴南谷路经荒村所见,并且是以人的行踪为线索,逐层展开的。

首联写诗人在晚秋时节,冒着早晨的霜露,走在幽深的山谷之中,字里行间流泻出一种跋涉之苦。其实,诗人现实的生活道路,又何尝不是如此呢!首句的“杪秋”本已点明季节,但作者却仍嫌不足,在句尾又以“霜露重重”加重笔墨,进一步渲染了秋之已深。次句的“幽”字,则是强调了诗人所行山谷远离市井,幽深僻静。

接着,具体写经荒村所见:厚厚的黄叶覆盖着小溪上的桥面,荒村唯有古树处处可见,寒天的野花,稀疏零落,大地更显得空旷。山谷深处的泉水声微流缓,水声时断时续,更衬出大地的寂静。几句诗,写尽了南谷秋色和荒村的荒僻景象,给人以衰败、寥落之感。

诗人处境险恶,眼前如此萧疏荒寂的景色,很自然地触动了他的身世之感。作者在始得西山宴游记中曾这样说道:“自余为戮人,居是州,恒惴栗。”他何尝不想驱除胸中的郁闷呢?可是,今天南谷之行却没有使他得到“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的轻松,反而更加重了他的孤独落漠之感。诗最后写的“机心久已忘,何事惊麋鹿”,表面上的超脱放达之态,实际上却反映了欲遣愁绪而不能,从而愁上加愁的心境罢了。

全诗紧扣题目,以标题中的“荒”字笼盖全篇,使诗人笔下的画面,涂上了一层惨淡之色,霜露、幽谷、黄叶、溪桥、古木、寒花和幽泉,无一不在它的笼罩之下,因而有力地突出了荒村的特点;而这个特点,又处处不离“杪秋”这个季节,使景物都具有浓厚的时令特色。

诗人笔下的景色写得真实、自然,同时又处处渗透着诗人的主观情憬。诗人特有的心境与眼前寥落衰败的景象相互交融,达到了情景交融艺术境界。
猜你喜欢
  • 忍学《八十九亲戚不可失欢》译文与赏析

    八十九亲戚不可失欢八十九亲戚不可失欢 骨肉之失欢,有本于至微,而终至于不可解者。有能先下气,则彼此酬复,遂好平时矣。宜深思之

  • 《浣溪沙·冰骨清寒瘦一枝赏析》

    “冰骨”两句,绘出屏中梅树之貌。两句脱胎于成语“冰清玉洁”,赞梅树之格调高雅。“木兰”,即木兰舟的省称。此言自己在观赏了友人的舟中梅屏后,感受到屏中梅枝玉骨冰清傲霜斗寒般的气质。“懒妆”一句,以梅拟人,写出梅枝的神韵。此句也是从林逋《山

  • 唐诗《上元夜》原文|鉴赏|赏析|意境解析

    崔液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 何处闻灯不看来? 上元夜,就是旧历正月十五夜。这天,又称元宵节。在我国,素有元宵观灯的风俗。崔液组诗《上元夜》七绝,共六首。描绘了当时京城长安

  • 白居易《初授秘监并赐金紫闲吟小酌偶写所怀》全诗赏析

    紫袍新秘监,白首旧书生。鬓雪人间寿,腰金世上荣。子孙无可念,产业不能营。酒引眼前兴,诗留身后名。闲倾三数酌,醉咏十余声。便是羲皇代,先从心太平。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名言: 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句意: 耳朵眼睛之类的器官不会思考, 故为外物所蒙蔽, 一与外物相接触, 便被引向迷途了。心这个器官职在思考

  • 《淮南子》郢人鬻母 全文、注释、鉴赏

    〔说山训〕 郢人有鬻其母 ① ,为请于买者曰:“此母老矣!幸善食之而勿苦 ② 。”此行大不义而欲为小义者。 〔注释〕 ① 郢: 楚国郢都。鬻: 买。 ② 幸: 希望。食: 供养。苦: 使受苦。 【鉴赏

  • 《游园不值赏析》

    这首小诗写诗人春日游园所见所感,写的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这首诗情景交融,千古传诵。不但表现了春天有着不能压抑的生机,而且流露出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描写出田园风光的幽静安逸、舒适惬意。这首诗还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切美好、充满生命的新鲜

  •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

    【注释】 选自《礼记·学记》。 困:不够。 【赏析】 《礼记·学记》是一篇有关古代大学教育的文章。它阐明了教育能够化民成俗的重要功能,因而国君必须尊师重道,使全民知道学习的重要。它是我国古代教育理论、

  • 瘦尽灯花·和青春说再见

    瘦尽灯花·和青春说再见瘦尽灯花那年我刚刚十七岁。冬天起床跑早操,散了后大家三三两两往教学楼走,即使大冬天我也买不起一件厚棉袄,冻得

相关栏目:
  • 唐诗三百首
  • 李白
  • 杜甫
  • 白居易
  • 王维
  • 王昌龄
  • 柳宗元
  • 韩愈
  • 陈子昂
  • 高适
  • 李商隐
  • 岑参
  • 王之涣
  • 杜牧
  • 韦应物
  • 李贺
  • 张若虚
  • 孟浩然
  • 刘禹锡
  • 张九龄
  • 崔颢
  • 王勃
  • 骆宾王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