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应物《效陶彭泽》全诗赏析
掇英泛浊醪,日入会田家。尽醉茅檐下,一生岂在多。
作品赏析
【句解】效陶彭泽,亦称和陶诗,
陶彭泽,陶渊明。
本诗作旨在盛赞菊之可贵的坚贞本性,不畏严霜摧残,不为外物所移。
霜,秋霜,严霜。露,当指白露。瘁,此处当作使之凋零、衰败解。妍,美丽,此处用作动词,有盛开、捧献之意。全句可理解为“百草在严霜的摧残之下都已经凋零衰败,只有高洁的菊花不畏严寒,依然为人们捧献出赏心悦目的芳华。”
-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释义】 古代格言。原意为: 人们用铜做成镜子,可以用来整理衣帽; 将历史做为镜子,可以观察到朝代的兴衰交替; 将人比做一面镜子,可以知晓自己行为的得失。 【评析】 这是唐太宗李世民悼念魏征时所说的。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手抄报大全四年级,内容包括古诗配画手抄报(左边画图,右边写诗),古诗词手抄报资料,关于古诗词手抄报图片。有魔法的文字手抄报图片 漫游语文街手抄报 童话节手抄报图片大全 落花生手抄报版面设计图_关于花生的手抄报 尊师爱生和谐校园黑板报 古诗乐
-
我初未识君,人以君为笑。垂头老鹳雀,烟雨霾七窍。敝衣来过我,危坐若持钓。褚裒半面新,鬷蔑一语妙。徐徐涉其澜,极望不可徼。却劝元妩媚,士固难轻料。看书眼如月,罅隙靡不照。我老多遣忘,得君如再少。纵横通杂
-
宜春香质,是明清时期一部重要的小说作品。下面是该小说的原文和解析。 原文: 宜春香质,是明清时期一部重要的小说作品。小说通过描述宜春这个女主人公的一生,展现了一个女性在封建社会里的命运曲折和奋斗历程。宜春的香质象征着她的美丽和才华,也代表着女性的独立精神和追求自我价值的意义。 解析:
宜春香质,《宜春香质》是一部在明清时期非常重要的小说作品。小说通过叙述宜春这位女主角一生的经历,展示了
-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崔颢的诗句
昔人已乘黄鹤去,
昔人(古代的人们)已乘坐黄鹤离开,
此地空余黄鹤楼。
如今只剩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上一句:昔人已乘黄鹤去。
下一句:此地空余黄鹤楼。
诗句的意思是古代的人们已乘坐黄鹤离开了,只留下了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在这里。
乐府诗《草书歌》原文|鉴赏|赏析|解读
[宋]陆游 倾家酿酒三千石,闲愁万斛酒不敌。今朝醉眼烂岩电,提笔四顾天地窄。忽然挥扫不自知,风云入怀天借力。神龙战野昏雾腥,奇鬼摧山太阴黑。此时驱尽胸中愁,槌床大叫狂堕帻。吴牋蜀素不快人,付与高堂三丈
-
徐凝 一水寂寥青霭合 ① ,两崖崔崒白云残 ② 。 画人心到啼猿破 ③ ,欲作三声出树难 ④ 。 【注释】 ①一水:指严陵钓台下之富春江水。②崔崒(cu):高大险峻。③画人:指道芬上人。④三声:指猿啼
-
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 王者与友处, 霸者与臣处, 亡国与役处。诎指而事之, 北面而受学, 则百已者至; 先趋而后息, 先问而后嘿, 则什己者至; 人趋己趋, 则若己者至; 冯几据仗, 眄视指使
名言: 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 王者与友处, 霸者与臣处, 亡国与役处。诎指而事之, 北面而受学, 则百已者至; 先趋而后息, 先问而后嘿, 则什己者至; 人趋己趋, 则若己者至; 冯几据仗,
-
王闿运晓上空泠峡猎猎南风拂驿亭,五更牵缆上空泠。惯行不解愁风水,瀑布滩雷只卧听。作者简介王闿运(1833—1916年),字壬秋,又字壬父
-
【注释】:1.借惜花怀人,为亡国哀痛与复国希望。2.“几番”句:指清兵地下后的一系列事变。3.“王孙”,对尊礼、思慕者的称呼,如淮南小山招隐士的“王孙游兮不归”,这里疑指鲁王、唐王。4.“春无”三句:叹复国不易渡易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