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夜渡湘水(一作崔国辅诗)》全诗赏析
榜人投岸火,渔子宿潭烟。行侣时相问,浔阳何处边。
-
《十日谈》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意大利作家薄伽丘(1313—1375)的短篇小说集,也是欧洲近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作品。1348年,佛罗伦萨十个青年男女为逃避黑死病,在乡间住了10天,为消遣时间,每人
-
在莫斯科的普希金广场,我怀着极其虔诚的心情,瞻仰了俄罗斯伟大诗人普希金的纪念碑。这座巍峨的纪念碑,只是俄罗斯大地上一百多座纪念碑中
-
首联所写登三山、望金陵与谢脁所作的《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相同,借用谢脁诗句,以长安代指金陵,即地即景即事自然而生的缅怀古人之情十分熨贴而浓郁。“水澹”是描绘江水恬静的样子,变绘形态为绘色彩。 颔联“芜”是繁草丛生之貌,“河阳县”位今河
-
这是一首借写夜季之景,寄托词人归隐而去的愿望之作。 词的上片着重歌咏“三高”,以抒发追思先贤的幽情。“挽住风前柳,问鸱夷当日扁舟,近曾来否?”表达追怀范蠡之情。笔姿潇洒,落响不凡。一下子便将读者带入了追忆住昔的艺术境界。词人以“风前
-
五年生死隔,一夕魂梦通。梦中如往日,同直金銮宫。仿佛金紫色,分明冰玉容。勤勤相眷意,亦与平生同。既寤知是梦,悯然情未终。追想当时事,何殊昨夜中?自我学心法,万缘成一空。今朝为君子,流涕一沾胸。
-
苏轼《惠山谒钱道人,烹小龙团,登绝顶,望太湖》原文|赏析|鉴赏|解读|意境
苏轼《惠山谒钱道人,烹小龙团,登绝顶,望太湖》 苏轼 踏遍江南南岸山,逢山未免更留连。 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石路萦回九龙脊,水光翻动五湖天。 孙登无语空归去,半岭松风万壑传。 这是北宋著
-
【注释】: ①若为情:何以为情,难为情。 【评解】 这是一首留别与怀人之作。上片写送别时的情景。临别依依,行者与送行者,相互留恋,却终于分离。下片写别后的怀念。“知君何日同”,表现出难言的相思之情。 【集评】
-
(宋)朱熹 武夷山上有仙灵①,山下寒流曲曲清②。 欲识个中奇绝处③,棹歌闲听两三声。 一曲溪边上钓船, 幔亭峰影蘸晴川④。 虹桥一断无消息⑤,万壑千岩锁翠烟。 二曲亭亭玉女峰⑥,插花临水为谁容⑦? 道
-
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 。是一首赞美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神韵和它顽强的生命力;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它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才长就了一身英俊挺拔的身姿,而且从来
-
此词写得“词极凄婉”,处处流露出一种垂暮之感。 词在上片前两句写景,意思只是说,城头上莺语唧唧,风光无限;城脚下烟波浩淼,春水拍岸,是一派春景。作者在这里是借景抒情,而不是因景生情,因此用粗线条勾勒春景,对于后面的遣怀抒情反而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