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蝶恋花》:越女采莲秋水畔
【宋】欧阳修
越女采莲秋水畔,
窄袖轻罗,
暗露双金钏。
照影摘花花似面,
芳心只共丝争乱。
鸂鶒滩头风浪晚,
露重烟轻,
不见来时伴。
隐隐歌声归棹远,
离愁引著江南岸。
【简析】
明净的秋水畔,一位美丽的江南少女正在采莲。轻盈的罗袖,玉腕上时隐时露的金钏,勾勒出她绰约的丰姿和婀娜的身影。她的娇颜倒映在水上,与莲花争妍,她的纤手摘取了香藕,却不防藕"丝"缕缕,撩起了她的绵绵情思……转眼天晚,风起露降,沉浸于遐想的少女蓦然回神,却只见一派晚烟轻浮,不见了同来的伙伴。此时,远处传来了隐隐的棹歌声,只听得那歌声愈去愈远,余音袅袅于江南岸边,似是洒下了一路离愁。
-
帝息此壤,以藩幽台。有神司之,随取而培。帝敕下民,无敢或开。惟帝不言,以雷以雨。惟民知之,幸帝之怒。帝茫不知,谁敢以告。帝怒不常,下土是震。使民前知,是役於民。无是坟者,谁取谁干。惟其的之,是以射之。
-
一芳村是付秀莹笔下的村庄,它在冀中平原的土地上,并不大。这里风景清明,欢声笑语,炊烟袅袅……它是让人过目难忘的村庄。以芳村为圆心,
-
这是一首描写景物的诗,诗中记叙了初春风和日丽的景色,诗人抓住和风、残雪、冉冉飘动的蛛丝、静谧的花枝、远处飞过的鸟儿等景物极力烘托出初春的温馨,但诗人的本意并不在于赏春,而是通过对春日风光的咏赞,排遣被贬谪后的抑郁情怀。这首诗表面写景,实
-
这首小令是元人马致远所作的“潇湘八景”组曲之一。潇湘八景,因宋代画家宋迪以潇湘风景写平远山水八幅而得名。八景为:山市晴岚、远浦帆归、平沙落雁、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渔村夕照、江天暮雪、洞庭秋月。后多有画家、诗人以此题材进行创作,马致远的《
-
最忆楼花千万朵,偏怜堤柳两三株。拟提社酒携村妓,擅入朱门莫怪无。[映楼桃花,拂堤垂柳是庄上最胜绝处,故举以为对。]可惜亭台闲度日,欲偷风景暂游春。只愁花里莺饶舌,飞入宫城报主人。
-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①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 ② 乍见 ③ 孺子 ④ 将入于井,皆有怵惕 ⑤ 恻隐 ⑥ 之心也。”(《孟子·公孙丑上》六) 注释 ①不忍:恻隐,即同情、怜悯。②
-
索无物喻 【原文】 昔有二人,道中共行,见有一人将[1]胡麻车在崄路中不能得前。时将车者语彼二人:“佐我推车,出此险路。”二人答
-
圣言贵忠恕,至道重观身。法在何所恨,色相斯为仁。良时难久恃,阴谪岂无因。寂寞韶阳庙,魂归不见人。
-
送杨少府贬郴州是给杨少府的赠别诗。杨少府,其名不详,少府是杨氏的官位。他是因事受贬将去郴州。郴州,即今湖南郴县。杨少府原来大概是在京城长安任职的,这次被贬到郴州将县尉,即任州的武官。少府是县尉的敬称。这首诗是杨少府将要离别京城但尚未赴郴州之时,诗人赠送给远谪之人的。从诗的第一句“明到衡山与洞庭”中,
-
作品:司马季主论卜 简介本篇选自《诚意伯文集》。为《郁离子》之一,原名《东陵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