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季主论卜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作品:司马季主论卜
简介
本篇选自诚意伯文集。为郁离子之一,原名东陵侯。文章假托汉代的邵平和司马季主关于占卜的谈话,表达了自己对人世盛衰循环、无往不复的看法。
东陵侯既废,过司马季主而卜焉①。季主曰:“君侯何卜也?”东陵侯曰:“久卧者思起,久蛰者思启,久懑者思嚏②。吾闻之:‘蓄极则泄,閟极则达,热极则风,壅极则通。一冬一春,靡屈不伸;一起一伏,无往不复。’仆窃有疑,愿受教焉。”季主曰:“若是,则君侯已喻之矣,又何卜为?”东陵侯曰:“仆未究其奥也,愿先生卒教之。”
季主乃言曰:“呜呼!天道何亲?惟德之亲;鬼神何灵?因人而灵。夫蓍,枯草也;龟,枯骨也③:物也。人,灵于物者也,何不自听而听于物乎?且君侯何不思昔者也!有昔者必有今日。是故碎瓦颓垣,昔日之歌楼舞馆也;荒榛断梗,昔日之琼蕤玉树也④;露蛬风蝉⑤,昔日之凤笙龙笛也;鬼磷萤火,昔日之金缸华烛也⑥,秋荼春荠⑦,昔日之象白驼峰也;丹枫白荻,昔日之蜀锦齐纨也。昔日之所无,今日有之不为过;昔日之所有,今日无之不为不足。是故一昼一夜,华开者谢;一秋一春,物故者新;激湍之下,必有深潭;高丘之下,必有浚谷。君侯亦知之矣,何以卜为?”
注释
①卜:占卜,上古用龟甲占卜叫卜,用蓍草占卜叫筮。 ②懑(mèn):烦闷、憋闷;嚏(tì):打喷嚏,这里指通过打喷嚏疏通气流。 ③蓍(shī):一种用来占卜的草;龟:用来占卜的火烤其裂纹的龟甲。 ④蕤(ruí):葳蕤,形容枝叶茂盛。 ⑤蛬(qiónɡ):古书指蟋蟀。 ⑥缸(ɡānɡ):油灯。 ⑦荠(jì):一种可食野生植物。
译文
东陵侯被废爵位,到司马季主那里去占卜。季主说:“君侯,您占什么卜呢?”东陵侯说:“长期躺卧的想起立,长期蛰藏的想开启掩闭,长期憋闷的想打喷嚏通气。我曾听说:‘水蓄多了就要泄溢,捂憋极了就会通气,热极了就要刮风,壅塞极了就要开通。一冬一春,蜷曲的早晚要伸出;一起一伏,任何逝去的都要回复。’鄙人私下里有所怀疑,希望得到您的指教。”季主说:“像您刚才说的,您已经明白了,又何必占卜呢?”东陵侯说:“鄙人还是没有通晓它的奥妙,希望先生彻底指教。”
季主就说道:“啊!天理亲近谁?它只亲近有德行的人;鬼神有什么灵验?它是因人而灵。蓍草,不过是枯枝罢了;龟甲,不过是枯骨罢了:它们都是物啊。人比物要灵敏得多,为什么不相信自己,偏要听信这物呢?而且君侯为何不回忆那往昔的情形!有过去就必定会有现今。所以,这碎瓦破墙,就是从前的歌楼舞馆;这荒草断枝,就是从前的玉树琼蕤;这露水里的虫鸣和风中的蝉鸣,就是从前的凤笙龙笛之音;鬼火萤光,就是从前的花烛金缸;秋天的苦菜和春天的荠菜,就是从前大象的脂肪和驼峰上的肉块;红色的枫叶和白色的芦苇,就是从前的东齐细绢西蜀锦织。从前没有的,今天有了不算过分;从前具有的,今天没有了也不算是不足。因此,从昼到夜不过一天,开放的花朵就会凋谢;从秋到春不过一年,植物死去了就会新生;激流之下,必有深潭;高山之下,必有深谷。君侯也知道这些道理,又何必占卜呢?”
-
感遇(其四) 陈子昂 乐羊为魏将, 食子殉军功。 骨肉且相薄, 他人安得忠? 吾闻中山相, 乃属放翁。 孤兽犹不忍, 况以奉君终。 陈子
-
王明君石崇【原文】我本汉家子,将适[1]单于庭。辞决未及终,前驱已抗旌[2]。仆御涕流离,辕马悲且鸣。哀郁伤五内,泣泪沾朱缨[3]。行行日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带忠字的古诗词,内容包括诗名里带忠字的诗词,诗名里带忠字的诗词,关于忠字的诗句。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 2.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
-
【释义】 古代格言。意思是: 知道的就说出来,要说就毫无保留。 出处: 宋·苏洵《衡论·远虑》: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百人誉之不加密,百人毁之不加疏。” 【评析】 毛泽东经常讲: “要实行两条原则:
-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经常看到散文吧?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短小精悍,表现真人真事真是感情的问题。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散文,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国经典散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又是一年梨花开 老家的梨花开了,满塬、满沟壑!银装素裹白色世界。村里的父辈、祖辈,几代人就是靠梨子养育儿女读书成人! 小时后爷爷还在世的时候只有沟壑里的梯田一样的地才种梨树(塬上的好地都种麦子,不像现在全都种梨了,农民吃得粮食也要买)。每家的
-
作者: 王慧才 【作家简介】迈哈穆德·台木尔(1894
-
荔枝已成吾发白,犹作江南未归客。
-
[唐]戴叔伦门掩青山卧,莓苔积雨深。病多知药性,客久见人心。众鸟趋林健,孤蝉抱叶吟。
-
“绿卷芳洲生杜若,数帆带雨烟中落”的意思,全诗,出处,解释,赏析 “绿卷芳洲生杜若,数帆带雨烟中落”是关于描写“绘景状物·江河”类的诗句。 一望无际的河岸上长满了青翠的香草,江面上数只行舟为大风所阻,
-
这首诗写诗人在幽州任上与边将宴饮,描绘了萧瑟的秋景、凄凉的笳音,抒发了被贬边境后的迟暮之心和宦海浮沉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