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
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简析】
本篇是作者闲居上饶带湖时期的名作。它通过自己夜行黄沙道中的具体感受,描绘出农村夏夜的幽美景色,形象生动逼真,感受亲切细腻,笔触轻快活泼,使人有身历其境的真实感,这首词反映了辛词风格的多样性。
上片写晴,用的是"明月"、"清风"这样惯熟的词语,但是,当它们与"别枝惊鹊"和"半夜鸣蝉"结合在一起之后,便构成了一个声色兼备、动静咸宜的深幽意境,人们甚至忽略了这两句的平仄和对仗的工稳了。"月"和"惊鹊","风"和"鸣蝉"并非事物的简单罗列,而是有着内在的联系和因果关系的。三、四两句承上,作者抓住夏夜农村最具有特点的事物,进一步加以生发。因为夜里的能见度是有限的,所以作者的感受主要不是靠眼睛来摄取,有时还要靠嗅觉和听觉这些器官来加以捕捉?quot;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就是从嗅觉和听觉这两方面来加以描写的。这是词中的主脑,是笼罩全篇的欢快和喜悦心情产生的根源之所在。上片虽然写的是夜晴,但却已经埋伏着雨意了。有丰富农村生活经验的人,似乎可以从"稻花香"里,从"蛙声一片"之中嗅到和听到骤雨将临的信息。
下片笔锋一转,进人写雨。但写的不是雨中,而是雨前。首句写远望之所见:"七八个星天外",说明乌云四起,透过云隙可以看到稀疏的星光。这境界,与上片的气氛已有很大的不同了。第二句?"两三点雨山前",写的是骤雨初来,大雨将至的信息。既然,雨滴已经洒向山前,那么紧接着便会洒向山后的。作者的心情转而有些惶急了,于是很自然地引起想快些赶路或寻地避雨的心情。第三、四句写的就是这一心理活动:"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因为作者平时经常往来于黄沙道中,明叨知道树林旁边有一茅草小店,但此时因为是在夜里,再加上心慌,却忽然不见了。可是,过了小溪上的石桥,再据个弯儿,那座旧时相识的茅店便突然出现在眼前,这该叫人多么高兴阿!
这首词充分反映了作者对丰收所怀有的喜悦之情以及他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
《欧阳詹·暗室箴》原文注释与译文 夫行以检身
-
相逢旧从事,新命忽临戎。界上山河壮,军中鼓角雄。朔风驰骏马,寒雪射惊鸿。试取封侯印,何如笔砚功。
-
可怜官职好文词,五十专城未是迟。晓日镜前无白发,春风门外有红旗。郡中何处堪携酒,席上谁人解和诗。唯共交亲开口笑,知君不及洛阳时。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赞美雪景诗句古诗词,内容包括赞美雪景的古诗词,赞美雪景的诗句,赞美雪的诗句古诗。《春雪》作者:韩愈 (唐)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译文:新年都已来到,但还看不到芬芳的鲜花,到二
-
【4676】地球之美(〔法〕帕特里克·德韦弗著,〔法〕让·弗朗索瓦·布翁克里斯蒂亚尼绘,秦淑娟、张琦译,北京:新星出版社,15 1万字,20
-
太甲下第七太甲下第七 【原文】 伊尹申诰于王曰[174]:“呜呼!惟天无亲[175],克敬惟亲;民罔常怀[176],怀于有仁;鬼神无常享[177]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小学和关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小学生必读古诗关与“送别情的古诗,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全文,小学生必背古诗72首。《长歌行》汉代: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
-
【5305】中国文明的密码(何新著,现代出版社,27万字,2019年1月第1版,48元)△六部分:古天文历法;先秦杂谈;古案新解;古史片羽;汉学
-
司马长卿谕巴蜀檄 告巴蜀太守:蛮夷自擅,不讨之日久矣。时侵犯边境,劳士大夫。陛下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鄂州风光的古诗词,内容包括鄂州南楼诗词赏析,苏轼在鄂州的诗,古诗望洞庭与鄂州南楼书事这两首诗共同描写的景物。鄂州南楼书事宋-黄庭坚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