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苏轼词翻译赏析:江南腊尽,早梅花开后
苏轼
江南腊尽,早梅花开后。
分付新春与垂柳。
细腰肢、自有入格风流。
仍更是、骨体清英雅秀。
永丰坊那畔,尽日无人,谁见金丝弄晴昼?
断肠是飞絮时,绿叶成阴,无个事、一成消瘦。
又莫是东风逐君来,便吹散眉间,一点春皱。
苏轼词作鉴赏
这首词通篇咏柳,借柳喻人,以含蓄婉曲的手法和饱含感情的笔调,借娜娜多姿、落寞失时的垂柳,流露了作者对姿丽命蹇、才高数奇的女性深切的同情与赞美。
上片写柳的体态标格和风韵之美。起拍说腊尽梅凋,既点明节令,且借宾唤主,由冬梅引出春柳。以“新春”紧承“腊尽”,写腊月已尽,新春来临,早梅开过,杨柳萌发。柳丝弄碧,是春意繁闹的表征,故说“分付新春与垂柳”.“分付”,交付之意,着“分付”一词,仿佛春的活力、光彩、妖娆,均凝集于垂柳一身,从而突出了柳的形象。以下赞美柳的体态标格。柳枝婀娜,别有一种风流,使人想到少女的细腰。杜甫绝句漫兴早有“隔户杨柳弱袅袅,恰如十五女儿腰”之句。东坡正是抓住了这一特点,称颂她有合格入流的独特风韵,并进而用“清英秀雅”四字来品评其骨相。这就写出了垂柳的清高、英隽、雅洁、秀丽,见出她与浓艳富丽的浮花浪蕊迥然不同。作者把握住垂柳的姿质特色,从她的体态美,进而刻画了她的品格美。
下片转入对垂柳不幸遭遇的感叹。换头三句,写垂柳境况清寂、丽姿无主。长安永丰坊多柳,生永丰园一角的垂柳,尽管明媚春光中修饰姿容,分外妖娆,怎奈无人一顾。诗人白居易写过一首著名的杨柳词,据唐人孟郊本事诗载:白居易有妾名小蛮,善舞,白氏比为杨柳,有“杨柳小蛮腰”之句。及年事高迈,小蛮还很年轻,“因为杨柳之词以托意,曰:”一树春风万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坊里东南角,尽日无人属阿谁?‘“后宣宗听到此词,极表赞赏,遂命人取永丰柳两枝,移植禁中。东坡这里化用乐天诗意,略无痕迹,但平易晓畅的语句中,却藏有深沉的含义。”断肠“四句,紧承上文,写垂柳的凄苦身世,说:一到晚春,绿叶虽繁,柳絮飘零,她更将百无聊赖,必然日益瘦削、玉肌消减了。煞拍三句,展望前景,愈感茫然。只有东风的吹拂,足可消愁释怨,使蛾眉般的弯弯柳叶,得以应时舒展。
全章用象征法写柳,词人笔下那婀娜多姿、落寞失意的垂柳,宛然是骨相清雅、姿丽命蹇的佳人。词中句句写垂柳,却句句是写佳人。读罢全词,一位品格清淑而命运多舛的少女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读者面前。
苏轼的咏物词,大多借物喻人、咏怀,把人的品格、身世和情感寄托于所咏之物上,物中有人,亦物亦人。这首词突出地体现了上述特点,给读者以无尽的遐思和美好的回味。
-
作者: 张翼之 《十驾斋养新录》二十三卷(包括《养新
-
作者: 张俊山
-
《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
-
题解 《长歌行》是乐府古辞,共三首,宋人郭茂倩把它收入《乐府诗集》中的“相和歌辞”平调曲内。 原文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① 。 阳春布德泽 ② ,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③ 。 百川
-
《桃花·桃花》咏桃花诗鉴赏 元稹桃花浅深处,
-
紫袍朝士白髯翁,与俗乖疏与道通。官秩三回分洛下,交游一半在僧中。臭帤世界终须出,香火因缘久愿同。斋后将何充供养,西轩泉石北窗风。
-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出处】唐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五》。 【译注】今夜鄜州明月当空,只有你 一人在闺房中独自仰望。遥想我那可 怜的年幼儿女,还不懂得想念远在长安
-
【原题】:十月廿五日有诏以予班六卿赐对衣金带鞍马二首
-
作者: 靳极苍 【本书体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