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卜算子》苏轼词翻译赏析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苏轼词作鉴赏
这首词是元丰五年(1082)十二月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词中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词人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上阕前两句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漏”指古人计时用的漏壶:“漏断”即指深夜。这两名出笔不凡,渲染出一种孤高出生的境界。接下来的两句,先是点出一位独来独往、心事浩茫的“幽人”形象,随即轻灵飞动地由“幽人”而孤鸿,使这两个意象产生对应和契合,让人联想到:“幽人”那孤高的心境,不正象缥缈若仙的孤鸿之影吗?这两句,既是实写,又通过人、鸟形象的对应、嫁接,极富象征意味和诗意之美地强化了“幽人”的超凡脱俗。
下阕专写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这里,词人以象征手法,匠心独运地通过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作者与孤鸿惺惺相惜,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现孤鸿的心理活动,把自己的主观感情加以对象化,显示了高超的艺术技巧。
这首词的境界,确如黄庭坚所说:“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这种高旷洒脱、绝去尘俗的境界,得益于高妙的艺术技巧。作者“以性灵咏物语”,取神题外,意中设境,托物寓人;对孤鸿和月夜环境背景的描写中,选景叙事均简约凝练,空灵飞动,含蓄蕴藉,生动传神,具有高度的典型性。
-
古文观止·汪琬·送王进士之仕扬州序 诸曹【1
-
颇觉参禅近有功,因空成色色成空。色空静处如何说,且坐清凉境界中。
-
《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一章 大器晚成》翻译与解读
-
庆东原·青田九楼山舟中作 乔吉 渺渺山头路。鳞鳞山上田。 绕篷窗六曲屏风面。 似丹青辋川。是神仙洞天。 隔云树人烟。 试看玉溪边。恐有桃花片。 乔吉
-
唐·李益伏波惟愿裹尸还, 定远何须生入关?莫遣只轮归海窟, 仍留一箭射天山。〔伏波
-
博弈之交不终日,饮食之交不终月,势利之交不终年,惟道义之交,可以终身。
名言: 博弈之交不终日,饮食之交不终月,势利之交不终年,惟道义之交,可以终身。 注释: 博奕: 对棋。交: 交情。不终日: 指友情不到一天就没有了。饮食之交: 即酒肉朋友。势利之交: 为了权势、私利等
-
金字经·叹世 吴弘道 海棠秋千架。洛阳官宦家。 燕子堂深竹映纱。喔。路人休问他。 夕阳下。故官惊落花。
-
李清照《菩萨蛮》李清照 李清照 风柔日薄春犹早 ① 。夹衫乍著心情好 ② 。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 ③ ,香消酒未消。 注释 ①日薄:指日光温煦。②著:穿。③沉水:
-
【名句】士先器识而后辞章 语出清代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六回。读书人首先要注重修养器度和见识,然后才是修炼文赋辞章。此句说明文学作品思想内容的重要性。
-
散文·王符文《实边》 夫制国者,必照察远近之情伪,预祸福之所从来,乃能尽群臣之筋力,而保兴其邦家。 前羌始叛,草创新起,器械未备。虏或持铜镜以象兵,或负板案以类楯,惶惧扰攘,未能相持。一城易制尔,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