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一章·大器晚成》翻译与解读
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一章 大器晚成翻译与解读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01;中士闻道,若存若亡02;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03。
故“建言”有之04:“明道若昧05,进道若退06,夷道若颣07,上德若谷08,大白若辱01,广德若不足02,建德若偷03,质真若渝04。大方无隅05,大器晚成06,大音希声07,大象无形08。”
道隐无名09,夫惟道,善贷且善成10。
今 译
上士闻道,能勤奋前行;中士闻道,将信将疑;下士闻道,大笑不解,不笑则不足为道。
所以圣贤有言论说:明白大道的人好像暗昧,前进的道好像后退,平坦的道好像险阻,有崇高德行的人好像低谷,最洁白好像污垢,有广大德行的人好像很狭小,刚健的人好像很脆弱,纯真的实质像是不足。
巨大方正之物,难以看到棱角;大的器物,较晚方成;宏大声音,稀疏少闻;大的形象,难能看见。
大道隐而无名,只有道,善于施与而成就万物。
评 议
此章用叙述、议论和比喻的文学手法,说明得道者能“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谦卑自处、善施与能成就万物的高尚品德。此其一。其二,说明“道隐无名”,中士和下士难于认识。“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四句,即用生动形象的比喻阐明道隐难识的深奥哲理,而成为千古流传的不朽名句。对此四句,当今有些治老学者不解其意,竟然解读为大方没有棱角、大器无成、大音无声、大象无形象,真乃大错特错也。其三,“谷”、“足”、“辱”为韵,“大白若辱”句本在“上德若谷”句后,老子原文如此,古本皆无误。但是,高亨老子正诂、张松如老子校读将“大白若辱”句,移置于“质真若渝”句后,理由是“上德”、“广德”、“建德”三句应相连接,认为如此才合乎逻辑而符合老子本意。此说缺乏根据,显然失于主观臆断。
注释
01勤而行之:河上公本、王弼本作“勤而行之”。楚简本作“勤行”,帛书乙本作“堇能行”(甲本缺),傅奕本作“而勤行”。今从河上公、王弼本。两句:河上公曰:“上士闻道,自勤竭力而行。”王弼注“勤而行”曰:“有志也。”吴澄注此句曰:“故惟上士能识者,能勤而行之。”02若存若亡:谓若有若无。林希逸曰:“且信且疑,又以为有,又以为无也。”吴澄曰:“中士之识已不及,而若存若亡。”03“下士”三句:林希逸曰:“最下鄙俚之人,则直笑之耳。惟最下之人以之为笑,方见吾道之高。退之论文且曰‘人笑之则以为喜’,况道乎?”吴澄曰:“下士无识,以其不合世缘而大笑之矣,此道之所以可贵也。若皆能识之,则不足以为道矣。”04“建言”:立言也 (林希逸说)。建言有之:谓“自古立言之士有此数语”(林希逸说)。吴澄曰:“此句起下二节,谓昔之立言者。道之相反,如下文所云十二事是也。”05明道若昧:河上公曰:“明道之人,若暗昧无所见。”林希逸曰:“惟昧则明。”吴澄曰:“葆光用晦而若昧,迺所以为明。”06进道若退:河上公曰:“进取道者,若退不及。”王弼曰:“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林希逸曰:“进道若退者,能退则为进也。杨子所谓‘以退为进也’。”吴澄曰:“宁后毋前而若退,迺所以为进。”07夷:平也。颣:楚简本、河上公本、帛书乙本、傅奕本皆作“ ”,王弼本作“颣”。奚侗曰:“颣,左传· 昭公二十八年传‘分颣无期’,杜注:‘戾也’。‘戾’有反谊。此谓‘正言若反’。‘夷’、‘颣’相对,与‘明’、‘昧’、‘进’、‘退’同。河上公本误作‘ ’。”高亨说:“说文:‘颣丝结也。’引申为不平之意。颣是本字,


-
可怜官职好文词,五十专城未是迟。晓日镜前无白发,春风门外有红旗。郡中何处堪携酒,席上谁人解和诗。唯共交亲开口笑,知君不及洛阳时。
-
黄初三年 〔2〕 ,余朝京师 〔3〕 ,还济洛川 〔4〕 。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说神女之事 〔5〕 ,遂作斯赋。其辞曰: 余从京域,言归东藩 〔6〕 。背伊阙 〔7〕 ,越轘辕 〔
-
《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交友类名言赏析《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西湖处士骨应槁,只有此诗君压倒。东坡先生心已灰,为爱君诗被花恼。多情立马待黄昏,残雪消迟月出早。江头千树春欲暗,竹外一枝斜更好。孤山山下醉眠处,点缀裙腰纷不扫。万里春随逐客来,十年花送佳人老。去年花开
-
作者: 顾志华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二百卷,清纪昀(
-
《王贵与李香香》是一首名诗,描绘了王贵和李香香的爱情故事。诗中王贵是一个农民,李香香是一个卖花的女孩。他们深爱着彼此,但却因命运的安排而分开。诗歌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歌颂,以及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慨。这首诗精炼而简洁,语言优美,通过富有感情的描写,展现了人性的真挚和美好。读完这首诗,让人们感受到了爱情的力量和人生的意义。
-
庭燎 作者: 李登伍 【本书体例】
-
崔珏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鸟啼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凤不来。良马足因无主踠
-
祭文赏析·《羞涩与庄严——昌耀百日祭》(周涛)
-
富贵功名已两忘,望高嵩华量包湘。还家傲似蒙庄子,定策忠于汉霍光。远访交亲情益重,共论诗酒兴偏长。园亭继日休车马,却悔多年滞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