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与周长官李秀才游径山二君先以诗见寄次其韵》全诗鉴赏
呼来径山下,试与洗尘雾。
瘦马惜障泥,临流不肯渡。
独有汝南君,従我无朝暮。
肯将红尘脚,暂着白云屦。
嗟我与世人,何异笑百步。
功名一破甑,弃置何用顾。
更凭陶靖节,往问征夫路。
龙亦恋故居,百年尚来去。
至今雨雹夜,殿暗风缠雾。
而我弃乡国,大江忘北渡。
便欲此山前,筑室安迟暮。
又恐太幽独,岁晚霜入屦。
同游得李生,仄足随蹇步。
孔明不自爱,临老起三顾。
吾归便却扫,谁踏门前路。
作品赏析
原题:与周长官李秀才游径山二君先以诗见寄次其韵二首-
【题 解】本文是张岱的代表作,出自回忆录《陶庵梦忆》,写于明王朝灭亡以后,作者将对
-
查慎行的这首七言律诗,语言清新、明快、简洁、质朴;寓意率真、自然流畅,无引经据典,读来倍感亲切;采取以景入诗,借景寓情的手法,对眼前所见景物信手拈来,无不称妙;本诗是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诗中有画,画里藏诗;中二联对仗工整,又自然流畅,毫
-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 法于阴阳, 和于木数, 食饮有节, 起居有常, 不妄作劳, 故能形与神俱, 而尽终其天年, 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 以酒为浆, 以妄为常, 醉以入房, 以欲竭其精, 以耗
名言: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 法于阴阳, 和于木数, 食饮有节, 起居有常, 不妄作劳, 故能形与神俱, 而尽终其天年, 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 以酒为浆, 以妄为常, 醉以入房, 以欲竭其精
-
作者: 张新科 【本书体例】
-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一杯酒,问何似,身後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
-
赵《在燕京作》 寄语林和靖,梅花几度开? ② 黄金台下客,应是不归来。 ③ 【注释】 ①燕(yan)京:即今北京。原诗见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标题为《宋诗纪事》所加。②林和靖:北宋诗人,隐居西湖,在孤
-
新雪对新酒,忆同倾一杯。自然须访戴,不必待延枚。[雪赋云:延枚叟。]陈榻无辞解,袁门莫懒开。笙歌与谈笑,随事自将来。
-
无嗟别青琐,且喜拥朱轮。五十得三品,百千无一人。须勤念黎庶,莫苦忆交亲。此外无过醉,毗陵何限春。
-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作品赏析李白饮酒诗特多兴会淋漓之作。此诗开篇就写当筵情景。“山中”,对李白来说,是“别有天地非人间”的;盛开的“山花”更增添了环境
-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出处】唐李白《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 》。 【意思】白发三千丈,因为心中愁苦 才会有这么长。不知明镜里,从何处染 上了这一头白发?缘:因为。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