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南溪有会景亭,处众亭之间,无所见,甚不称》全诗鉴赏
未即令公隐,聊须濯路尘。
茅茨分聚落,烟火傍城闉。
林缺湖光漏,窗明野意新。
居民惟白帽,过客漫朱轮。
山好留归屐,风回落醉巾。
他年谁改筑,旧制不须因。
再到吾虽老,犹堪作坐宾。
作品赏析
【原题】:南溪有会景亭,处众亭之间,无所见,甚不称其名。予欲迁之少西,临断岸,西向可以远望,而力未暇,特为制名曰招隐。仍为诗以告来者,庶几迁之
-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
三军配合、两翼牵制是为配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党中央做出的战略决策。三军配合是:刘邓大军实施中央突破,千里跃进大别山,像一把尖刀直插敌人的心脏,直接威胁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重镇。1947年8月2
-
江南之仙山,黄鹤之爽气〔2〕,偶得英粹,后生俊人〔3〕。林公世为豪家,此士之秀。落发
-
《牡丹·倦寻芳》咏牡丹诗鉴赏 过春山过废园,
-
【注释】: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十二月,试礼部尚书韩元吉,利州观察使郑兴裔被遣为正、副使。到金朝去祝贺次年三月初一的万春节(金主完颜雍生辰)。行至汴梁(时为金人的南京)金人设宴招待。席间词人触景生情,百感交集,随后赋下这首小词。寄给陆游
-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暖酥消,腻云亸,终日厌厌倦梳裹。无那。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镇相随,莫抛
-
诗歌首联两句是远景,一句写物景,一句写人景。据此,我们不妨这样想,诗人在清明节这一天来祭扫,未到坟茔聚集之地,即以目睹此景,因墓地往往在深处,怕妨路径,故一眼必是望到远景。那么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场景呢?“南北山头多墓田”,“南北”当是虚指
-
黄庭坚《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枝,欣然会心,为之作咏》咏水仙诗赏析
《水仙·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枝,欣然会心,为之作咏》咏水仙诗鉴赏
-
此词是一首望月怀人之作,可能是与词人有着感情纠葛的歌舞女子。这个女子令词人爱慕不已。美月当空,已能勾起人无限秋思。面对中秋夜月,那怀人之情便愈发浓烈了。于是词人借月写意,传递了词人对歌舞女子的怨尤与不忍相舍的复杂感情。 词的上片就中
-
都人布金地,绀宇岿然存。山气蒸经阁,锺声山国门。老杉春自绿,古壁雨先昏。应有幽人屐,来留石藓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