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枝,欣然会心,为之作咏》咏水仙诗赏析
水仙·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枝,欣然会心,为之作咏咏水仙诗鉴赏
黄庭坚
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月。
是谁招此断肠魂?种作寒花寄愁绝。
含香体素欲倾城,山矾是弟梅是兄。
坐对真成被花恼,出门一笑大江横。
黄庭坚被卷入新旧党的斗争后,曾贬谪四川的黔州(治所在今彭水)、戎州(治所在今宜宾)数年,建中靖元年(1101)51岁时,奉召自四川回到湖北,乞知太平州(治所在今安徽当涂),在荆州(治所在今江陵)沙市候命。此诗为沙市过冬时之作。这年冬天,作者写了四题有关水仙花的诗,以本诗为最著。
在他题中,作者用梅花、兰花等来和水仙比较,这首诗却用人物作比。所谓人物,是传说中的洛神。水仙花,放在盆中与水石同供,白花黄心,有“金盏银台”之称,绿叶亭亭,幽香微吐,是冬天花中清品。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写洛神飘然行水的姿态。诗篇开头两句:“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月。”用洛神的形象来写水仙,把植立盆中不动的花朵,写成“轻盈”慢步的仙子,化静为动,化物为人,凌空取神,把水仙的姿态写得非常动人。微月,任渊注:“盖言袜如新月之状”,这说得通。但假如把“微月”看成步的补语,即谓缓步于“微月”之下,也未尝没有依据,洛神赋的“步蘅薄而流芳”句,“蘅薄”亦作“步”的补语。任注不必看成“定诂”,后说亦可参研。这两句直呼“凌波仙子”,未写到花,下面两句:“是谁招此断肠魂? 种作寒花寄愁绝。”就由洛神转到花,点出洛神是用以比花。上两句写姿态,这两句写心灵,进一步把花人格化,表现作者对花有深情,能够看出它有一种“楚楚可怜”之态,象美人心中带有“断肠魂”一样,使人为之“愁绝”。“断肠魂”移来状花,但说的还是洛神。洛神的断肠是由于对爱情的伤感,洛神赋写她:“抗罗袂以掩涕兮,泪流襟之浪浪。”这三个字无论说水仙或说洛神,都是很动人的,因为把其整体概括成为这样的一种“灵魂”,是有极大的引起联想和同情的力量的。
前面四句,是扣住水仙本身的描写;下面四句,从水仙引来山矾、梅花,并牵涉到诗人本身,作旁伸横出的议论和抒情,意境和笔调都来个大的变换。“含香体素欲倾城,山矾是弟梅是兄。”上句仍从水仙说,用“倾城”美人比喻花的清香洁白的芳韵;下句则拿山矾、梅花来比较,说水仙在梅花之下而居山矾之上。山矾,这个名字是黄庭坚起的,山矾本名郑花,木高数尺,春开小白花,极香,叶可以染黄,庭坚因其名太俗,改为山矾。他在戏咏高节亭边山矾花二首的序中说到此事。用山矾来比水仙,也始于黄庭坚,有些人不服气,说山矾和水仙不好相比,杨万里水仙花:“金台银盏论何俗,矾弟梅兄品未公。”黄庭坚一时兴到之言,不是仔细在那里品评。不然,前五句都用美女形容水仙,写得那样幽细秀美,为何第六句会忽作粗犷之笔,把三种花都男性化了,大谈什么“兄弟”问题?前后的不统一,不调和,几乎有点滑稽。作者正是有意在这种出人意外的地方,表现他写诗的随意所适,抒写自由,我们用不着费心去考虑他的比喻是否完全贴切。这一句诗使人惊为粗犷,惊为与前面描写格调的不统一,不调和,还是第一步;作者还有意要把这种情况引向前进。试看最后两句:“坐对真成被花恼,出门一笑大江横。”被花恼,语本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杜甫与庭坚,都不是真正“恼花”,恼花是来自爱花。杜甫是恼赏花无人作伴;庭坚是恼独坐对花,欣赏太久,感到寂寞难受。诗说赏花之后,想散散心,换换眼界,故走出门外。谁知作者所写出门后对之欣赏而“一笑”的,却是“横”在面前的“大江”。这个形象,和前面所写的水仙形象相比,真是“大”得惊人,“壮阔”得惊人;诗笔和前面相比,也是“横”得惊人,“粗犷”得惊人。这两句诗,不但形象、笔调和前面的显得不统一,不调和,而且转接也很奇突。宋陈长方步里客谈说杜甫诗缚鸡行结尾从“鸡虫得失无了时”,忽转入“注目寒江倚山阁”,“断句旁入他意,最为警策”,庭坚此诗,当是仿效。清方东树昭昧詹言说:“山谷之妙,起无端,接无端,大笔如椽,转如龙虎。扫弃一切、独提精要之语,往往承接处中亘万里,不相连属,非寻常意计所及。此小家何由知之?”这些话,可帮助认识本诗出奇的结语的作意和功力所在。
纪昀书山谷集后说庭坚的七言古诗:“离奇孤矫,骨瘦而韵远,格高而力壮。”这一首诗,从整体看,是“离奇孤矫”;从前半看,是“骨瘦而韵远”;从后半看,是“格高而力壮”。昭昧詹言评本诗的起四句是“奇思奇句”,“山矾”句是“奇句”,结句是“遒老”,也有见地。文学作品,千变万化,有以统一、调和为美的,也有以不统一、不调和为美的。从不统一、不调和中看出它的统一和调和,是欣赏文学作品的关键之一。能够掌握这个关键,就可以从本诗的不统一、不调和中看出它的参差变幻之美。陆游赠应秀才诗:“文章切忌参死句”,把问题看得太简单,看得太死,往往就会走上“参死句”的道路,交臂而失诸佳作。
-
闻欲朝龙阙,应须拂豸冠。风霜随马去,炎暑为君寒。客泪题书落,乡愁对酒宽。先凭报亲友,后月到长安。
-
道泰时还泰,时来命不来。何当离城市,高卧博山隈。
-
【名句】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注释与译文]拏(ná)云,犹凌云,比喻志向高远。幽寒,处境穷困寒苦。呜呃,悲叹声。坐,空自,徒然。这两句大意是:青年人应当有凌云的志向,遇到挫折切不能一蹶不振
-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如金色软于丝。”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一树春风千万枝,嫩如金色软于丝。 【出处】唐白居易《 杨柳枝词/永丰坊园中垂柳 》 【译注】一株柳树在春风的吹拂下, 千枝万条随风起舞,柳枝淡黄的细芽比 金色更嫩,比丝线更软。 【用法例释】一
-
这首诗作于土木堡之变后,明英宗朱祁镇被俘,几十万精锐全军覆没,鞑靼大军压境,明王朝危在旦夕,在这个时候有很多人劝皇上放弃国都,南下迁都南京,以躲避鞑靼大军的刀锋,在一片迁都声中,于谦力排众议,极力要求坚守北京,坚决打击鞑靼大军。这首诗用
-
前半篇以轻快的笔调写出人们倾城出郊踏青、歌舞宴游欢乐、热闹的情景,犹如一幅赏春风俗画,充满了对美好春日、美好生活的咏赞。开端两句,先点出新春,为“踏青”烘托了气氛,因为踏青是在人日(即正月初七),正是新年初过的时节。“城中”四句,形象地
-
寺院的阳光今年春来早,我坐在寺院的空地上闭目养神,阳光晒着我也晒着翻开的一卷经书和甬道旁几尊安静的佛像寺院的阳光很久不曾这么暖了它
-
国学名句“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出处和解释
【名句】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 语出《颜氏家训·序致》。同样的话如果要相信,就会相信自己亲近的人说的,同样的命令如果要实行,就会实行自己信服的人的。说明亲近的人或有权威的人施教,易见成
-
【注释】 ①尊前:在酒尊之前。 【评解】 这首词描述一次宴会上的情景,表现了难以诉说的哀愁。 上片写歌者的悲凄。尊前一曲,含意千重。未歌而泪先流。下片写听者的深切同情。此情此景,令人不忍闻问。全词通篇抒情,深沉哀婉,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中表修身励志的诗词,内容包括60首励志修身诗词,满满的正能量,有关勤学,惜时,励志,修身的古诗词,10首,要有题目和作者搜,古诗词中的励志句子。【励志古诗句】: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2、百学须先立志。(朱熹)3、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