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诗词 > 宋词精选 > 辛弃疾

辛弃疾《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全诗鉴赏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2022-07-28 阅读:0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作品赏析

【注释】
  ①作于闲居带湖期间。黄沙:即黄沙岭。见上篇注①。  此夏夜小唱,深具艺术魅力。上片夜景,意在写静,却出之以动。鹊啼、蝉鸣、蛙喧,愈闹而愈静,是为动中见静法。下片时转景移,山雨欲来,心绪由安闲而焦躁。结韵妙语:就急欲避雨而言,先推出茅店,后补以“忽见”,则恍惚惊喜之态,跃然纸上;就全篇而言,至此点出夜行者,返照全词,则无一不是作者“夜行黄沙道中”的见闻和感受,词脉由是畅通一体。
  ②“明月”两句:月光惊飞枝上乌鹊,清风送来夜半蝉声。按: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苏轼次周令韵送赴阙:“月明惊鹊未安枝。”周邦彦蝶恋花:“月皎惊乌栖不定。”辛词“明月别枝惊鹊”句与以上诗句景象仿佛。别枝:远枝。方干寓民郝氏亭:“蝉曳残声过别枝。”或作“离别树枝”讲,意亦通,但与下文“半夜”失偶。
  ③“稻花”两句:稻花飘香,蛙声一片,似在歌唱丰年。或谓“说丰年”者,守夜农人。似太实,且欠韵味。
  ④“七八个星”两句:天外星稀,山前欲雨。卢延让松寺:“两三条电欲为雨,七八个星犹在天。”以数词对偶,骈文中屡见,如庾信小园赋:“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
  ⑤“旧时”两句:转过溪桥,忽见记忆中的茅店就在眼前。两句用倒装句法。
-----------转自“羲皇上人的博客”-----------
【评解】

这首词是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的作品。着意描写黄沙岭的夜景。明月清风,疏星
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
风光。
情景交融,优美如画。恬静自然,生动逼真。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

【集评】

唐圭璋等唐宋词选注:作者以宁静的笔调描写了充满着活跃气氛的夏夜。一路
行来,有清风、明月、疏星、微雨,也有鹊声、蝉声,还闻到了稻花香。走得久了,忽
然看到那家熟识的小店,可以进去歇歇脚,愉悦之情,油然而生。
艾治平宋词名篇赏析:这是一首笔调灵活,不假雕琢,不事堆砌,语浅味永,
摹写逼真的佳作,是一幅颇有审美价值的淡墨画——
充满着农村生活气息的夏夜素描。
-----------------------
这是辛弃疾中年时代经过江西上饶黄沙岭道时写的一首词。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 ),辛弃疾因受奸臣排挤,被免罢官,开始到上饶居住,并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在此期间 ,他虽也有过短暂的出仕经历,但以在上饶居住为多,因而在此留下了不少词作。词中所说的黄沙岭在上饶县西四十里 ,岭高约十五丈,深而敞豁,可容百人。下有两泉,水自石中流出,可溉田十余亩。这一带不仅风景优美,也是农田水利较好的地区。辛弃疾在上饶期间,经常来此游览,他描写这一带风景的词,现存约五首,即:生查子(独游西岩)二首、浣溪沙(黄沙岭)一首,鹧鸪天(黄沙道上即事)一首,以及本词。
辛弃疾的这首西江月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表面看来,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经过作者巧妙的组合,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了。鹊儿的惊飞不定,不是盘旋在一般树头,而是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因为月光明亮,所以鹊儿被惊醒了;而鹊儿惊飞,自然也就会引起“别枝”摇曳。同时,知了的鸣叫声也是有其一定时间的。夜间的鸣叫声不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鸣 ,而当凉风徐徐吹拂时,往往特别感到清幽 。总之 ,“惊鹊”和“鸣蝉”两句动中寓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接下来“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把人们的关注点从长空转移到田野,表现了词人不仅为夜间黄沙道上的柔和情趣所浸润,更关心扑面而来的漫村遍野的稻花香,又由稻花香而联想到即将到来的丰年景象。此时此地,词人与人民同呼吸的欢乐,尽在言表。稻花飘香的“香”,固然是描绘稻花盛开,也是表达词人心头的甜蜜之感。而说丰年的主体,不是我们常用的鹊声,而是那一片蛙声,这正是词人匠心独到之处,令人称奇。在词人的感觉里,俨然听到群蛙在稻田中齐声喧嚷,争说丰年。先出“说”的内容,再补“声”的来源。以蛙声说丰年,是词人的创造。以上四句纯然是抒写当时当地的夏夜山道的景物和词人的感受,然而其核心却是洋溢着丰收年景的夏夜。因此,与其说这是夏景,还不如说是眼前夏景将给人们带来的幸福。
不过,词人所描写的夏景并没有就此终止。如果说词的上阕并非寥廓夏景的描绘,那么下阕却显然是以波澜变幻、柳荫路曲取胜了。由于上阕结尾构思和音律出现了显著的停顿,因此下阕开头,词人就树立了一座峭拔挺峻的奇峰,运用对仗手法,以加强稳定的音势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在这里,“星”是寥落的疏星 ,“雨”是轻微的阵雨,这些都是为了与上阕的清幽夜色、恬静气氛和朴野成趣的乡土气息相吻合。特别是一个“ 天外”一个“山前”,本来是遥远而不可捉摸的 ,可是笔锋一转 ,小桥一过,乡村林边茅店的影子却意想不到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词人对黄沙道上的路径尽管很熟,可总因为醉心于倾诉丰年在望之乐的一片蛙声中,竟忘却了越过“天外”,迈过“山前”,连早已临近的那个社庙旁树林边的茅店,也都没有察觉。前文“路转”,后文“忽见 ”,既衬出了词人骤然间看出了分明临近旧屋的欢欣,又表达了他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以至忘了道途远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相得益彰,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底,令人玩味无穷。
从表面上看,这首词的题材内容不过是一些看来极其平凡的景物,语言没有任何雕饰,没有用一个典故 ,层次安排也完全是听其自然,平平淡淡。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却有着词人潜心的构思,淳厚的感情。在这里,我们也可以领略到稼轩词于雄浑豪迈之外的另一种境界。
猜你喜欢
  • 张衡《舞赋并序》原文、译文、赏析

    作者: 张衡 【原文】:昔客有观舞于淮南者,美而赋之

  • 闫荣霞·凡间行路

    闫荣霞·凡间行路闫荣霞符凡迪是一个我不认识的人。我只是偶然看过他的一个视频,参加一个电视台举办的唱歌选秀大赛。他吸引我的是他的职业

  • 苏轼《惠守詹君见和复次韵》全诗鉴赏

    已破谁能惜甑盆,颓然醉里得全浑。欲求公瑾一囷米,试满庄生五石樽。三杯卯困忘家事,万户春浓感国恩。刺史不须邀半道,篮舆未暇走山村。

  • 《江上竹枝词》情诗三百首赏析

    江上竹枝词 作者: 姚鼐

  • 《古文·自祭文》鉴赏

    古文·自祭文 陶渊明岁惟丁卯(1),律中无射(2)

  •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出处】唐杜甫《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 【意思】千年以来,琵琶弹出的都是胡地之音;昭君虽死,遗憾深深,琵琶曲中倾诉的 分明是她的满腔愁怨。 【解析】 琵琶:

  • 千家诗《柳宗元·江雪》题解与鉴赏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1]。 孤舟蓑笠翁[2],独钓寒江雪[3]。 [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819),唐代诗人和散

  • 古诗词app(想找一个有古诗词的软件)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app,内容包括想找一个有古诗词的软件,手机上有什么比较好用的古诗词app,可以学习的古诗词App。推荐你下载《中华诗词》、《中华古诗文》 http://www.zhsc.com/poemslite.htmhttp://download

  • 张岱(明)

    作者简介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别号蝶庵居士,明末山阴人。他出

  • 杜牧《有寄》诗词原文、赏析、解读 - 诗词绝句鉴赏

    《有寄》是南唐杜牧的一首抒怀之作,以下是该诗的原文、赏析和解读。 原文: 南国有佳丽,北客恋长安。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赏析: 《有寄》这首诗以豪放的笔触展示了诗人对长安和它壮丽景观的迷恋之情。诗中描绘了南国美丽的佳人与北方客人对长安的留恋之情,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来表达对人生追求的渴望。 首句“南国有佳丽,北客恋长安”一开篇就展示了南国美丽佳人和北客对长安的

相关栏目:
  • 宋词三百首
  • 苏轼
  • 辛弃疾
  • 柳永
  • 欧阳修
  • 晏殊
  • 李清照
  • 范仲淹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