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诗词 > 宋词精选 > 辛弃疾

辛弃疾《玉楼春 戏赋云山》全诗鉴赏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2022-07-28 阅读:0
何人半夜推山去?四面浮云猜是汝。
常时相对两三峰,走遍溪头无觅处。

西风瞥起云横渡,忽见东南天一柱。
老僧拍手笑相夸,且喜青山依旧住。

作品赏析

【注释】:
①作于庆元二年(1196)秋冬之交,其时稼轩当已迁徙铅山瓢泉新居。云山:据词意,当为白云笼罩之山。稼轩赋云山词共四首,此第一首。  题曰“戏赋”,用意命笔,自见欢快诙谐。观其写云山奇景,无非云来山隐,云去山现,但一经夸张渲染,波澜起伏,便觉风趣异常,且不无禅理寓焉。不说青山隐于浮云,却说浮云将山推走。以下溪头寻山,故弄玄虚,极写“山重水复”,正为下片“柳暗花明”出力。下片果然风起云散,还我天柱云峰。通篇情调开朗乐观。
  ②“何人”两句:是谁夜来把青山推走?想来是四面浮云作怪。按:此写浮云遮山。庄子·大宗师:“藏山于泽,谓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昧者不知也。”黄庭坚次韵东坡壶中九华诗:“有人夜半持山去,顿觉浮岚暖翠空。”
  ③“常时”两句:谓平时常见青山,而今遍寻不见。
  ④“西风”两句:突然西风吹散浮云,青山又呈现眼前。瞥(piē撇)起:骤起。云横度:浮云横飞。天一柱:天柱一根,即指青山。
  ⑤“老僧”两句:谓山间老僧欣喜青山无恙。
-----------转自“羲皇上人的博客”-----------
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 ),辛弃疾由于上饶(今属江西)带湖寓所毁于火,遂徙居位于铅山(今属江西)东北境的期思渡别墅。那里有一汩清泉,其形如瓢,词人因名之为“ 瓢泉”。这首词就是作者居住在瓢泉寓所期间写成的。内容如题 ,乃吟咏云山之作。这首词虽然题为“戏赋云山 ”,但所著力描述的不过是一种自然现象的瞬息万端的变化,但字里行间似乎寄寓着词人这样一个信念:虽然坚持抗金北伐的力量,多次受到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击,但是,就象大雪压不垮青松一样,这股抗金力量不仅不会消亡,反而会逐渐强大,成为国家的中流砥柱。
开首两句点题。上句设问,下句作答,这比直说青山被浮云所遮盖,更耐人寻味。而且,由于用了拟人手法,还大大密切了物我关系,使我们仿佛看到了词人那种翘首凝望、喃喃自语的情态。起句用典,庄子·大宗师云 :“夫藏舟于壑,藏山于泽,谓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昧者不知也 。”庄子这段话是为抒发他有藏必亡的虚无观点立论的。后来黄庭坚次韵东坡壶中九华诗曾用其字面 ,句云:“有人夜半持山去,顿觉浮岚暖翠空 。”以作者的词句同黄氏的诗句相比较,黄氏的“持”字径从庄子语中“负之而走”的“负”字而来,稍显得拘泥朴实;而词人的“推”字,则显得空灵巧妙,更切合青山被浮云所笼罩的景象。可见,用典的巧拙,不在于能否师其字面 ,而在于能否即景会心 ,缘事而变化。而“四面浮云猜是汝”句,何以用“猜”而不用“知”?盖“知”字判断的意味太浓,和起句的诘问语气不相搭配,且使本句也显得呆滞;而著一“猜”字,不仅和起句的诘问语气相吻合 ,而且还使全韵灵动活泼,声情若掬 。歇拍一韵紧承前韵 ,通过描述自己寻觅“常时相对两三峰”的行动和“走遍溪头无觅处”的结果,进一步证实青山被浮云所笼罩,并隐然透露出词人的遗憾心情。词人为什么如此执着地寻觅“常时相对”的青山 ?因为青山是他闲居瓢泉期间的知音,也是他光明磊落的人格的真实写照 。“新葺茆檐次第成,青山恰对小窗横 。”(浣溪沙·瓢泉偶作)“青山意气峥嵘,似为我归来妩媚生 。”(沁园春·再到期思卜筑 )“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贺新郎·邑中园亭⋯⋯)你看,词人对青山的感情是多么的深厚啊!怪不得他要殷勤寻觅呢。
词的上片写青山被浮云遮覆的忧虑,下片则写重睹青山的喜悦。下片两句笔锋一转 ,景象突然一变:西风乍起,浮云飘散,忽然看见平时与之相亲相爱的青山象擎天巨柱一样,岿然耸立在东南天际。说写词人重睹青山的喜悦,可又没有直接描写,而是通过上句的“瞥起”和下句的“忽见 ”,来表现作者在刹那间的感情变化。如果说下片一韵着重写浮云散而青山见的自然景观须臾间的变化的话,那么结拍一韵还不该直接抒写重睹青山的喜悦心情吗 ?作者偏不这样,而是宕开笔墨,描写了一个老僧看到青山依然挺立东南天际时的欢快举止和情态,通过老僧之喜来映衬词人之喜。这样写不仅多一层曲折,而且还丰富了词境,说明热爱青山 、关心青山是否依旧的,正大有人在,那老僧即其一例也。
这首词虽然题为“戏赋云山 ”,但词人对他吟咏的对象并未作十分精细的描绘和刻划,而是抓住自然界客观景物的倾刻变化,以轻快明朗的笔调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寓意深刻,并非平淡之叹。这首小词的格调明快疏朗,清新活泼,反映了词人落职闲居期间积极乐观的一面。
猜你喜欢
  • 白居易《赠吴丹》全诗赏析

    巧者力苦劳,智者心苦忧。爱君无巧智,终岁闲悠悠。尝登御史府,亦佐东诸侯。手操纠谬简,心运决胜筹。宦途似风水,君心如虚舟。泛然而不有,进退得自由。今来脱豸冠,时往侍龙楼。官曹称心静,居处随迹幽。冬负南荣

  • 白居易《宿荥阳》全诗赏析

    生长在荥阳,少小辞乡曲。迢迢四十载,复向荥阳宿。去时十一二,今年五十六。追思儿戏时,宛然犹在目。旧居失处所,故里无宗族。岂唯变市朝,兼亦迁陵谷。独有溱洧水,无情依旧绿。

  • 杜娟《人在旅途》

    从来没坐过这么远的长途大巴。从海边到襄阳,整整一千公里路程。远点不说,也不顺利。到了菏泽,车像蜗牛一样,一点点向前挪。挪挪停停

  • 古籍名著《醉翁谈录》的年代、作者和内容精讲

    笔记传奇话本小说集。十集。宋末人罗烨撰。可能是作于宋末元初,或成书于元。 罗烨,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其生平事迹无可考。 本书每集两卷,共二十卷,分二十三类。所载传奇小说,大多转述旧闻或节录《太平广记

  • 《水调歌头·与李长源游龙门赏析》

    元好问,金代词人。金元光时曾中进士及第。少时有志于世,雅以气节自许,然当国事者无能,只能苟且余生,游览山湖,抒发自己志气。这首水调歌头写其游伊河龙门段的所见所感。景是美景,情是豪情,情景相融又增词的风彩。词人笔锋是雄伟壮大见称。上片起首

  • 君子知自损之为益,故功一而美二;小人不知自益之为损,故一伐而并失。

    名言: 君子知自损之为益,故功一而美二;小人不知自益之为损,故一伐而并失。 注释: 自损: 自行谦逊。美二: 指行成而名立。自益: 自满。“益”为“溢”的本字。伐: 自我夸耀。并失: 指行毁而名丧。

  • 《萱草》咏萱草诗赏析

    《萱草》咏萱草 萱草,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 《石门竹生岩下拳曲无取众方笑之蹈元乃独讽咏赏析》

    【原题】:石门竹生岩下拳曲无取众方笑之蹈元乃独讽咏嘉叹吒物兴怀有古人之风辄用韵以广其志

  • 火山石绽放的沧桑之美

    火山石绽放的沧桑之美内心深处一直喜欢气象万千,历经苍古斑驳的凄美。无论是千年光滑的青石板路,还是磨蚀百年的古老城墙;抑或是枯掉的老

  • 李清照(南宋)

    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父亲李

相关栏目:
  • 宋词三百首
  • 苏轼
  • 辛弃疾
  • 柳永
  • 欧阳修
  • 晏殊
  • 李清照
  • 范仲淹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