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 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其词抒写力 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 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作品集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辛弃疾在文学上与苏轼齐名,号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济南由此也成为当时全国的文学中心。 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自辛稼轩前,用一语如此者,必且掩口。及稼轩,横竖烂熳,乃如禅宗棒喝,头头 皆是;又如悲笳万鼓,平生不平事并巵酒,但觉宾主酣畅,谈不暇顾。词至此亦足矣。”
辛弃疾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他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 关于更名一事,辛弃疾在抗击金人的战斗过程中,将原字“坦夫”改为“幼安”,旨在效仿西汉大将霍去病(前140年-前117年),也能奋勇杀敌,带领将士 打败异族侵略。
-
【原题】:奉和御製朝谢玉皇大帝致斋夜天书道场观鹤下临
-
“读书传家久,孝悌立根基。” ① (《围炉夜话》) 【注释】 ①根基:盖房子时打的墙基。 【译文】 “书香门第,代代相传;孝敬父母、恭敬兄长,是立身齐家的根本。” 【评说】 民间有一副对联,叫“耕读传
-
病骨瘦欲折,霜髯籋更疏。喜闻新国政,兼得故人书。秉烛真如梦,倾杯不敢余。天涯老兄弟,怀抱几时摅。
-
人生能几何。毕竟归无形。念君等为死。万事伤人情。慈母未及葬。一女才十龄。泱漭(一作诀别)寒郊外。萧条闻哭声。浮云为苍茫。飞鸟不能鸣。行人何寂寞。白日(一作日色)自凄清。忆昔君在时。问我学无生。劝君苦不
-
古文观止·秦瀛·赠邵秀才序 余监司浙西【1】
-
离亭燕 张昪 一带江山如画, 风物向秋潇洒。 水浸碧天何处断? 霁色冷光相射。 蓼屿荻花洲, 掩映竹篱茅舍。 云际客帆高挂, 烟外酒旗低亚。
-
《洞冥记》 志怪小说集。又名《汉武洞冥记》、《汉武帝别国洞冥记》、《别国洞冥记》、《汉武帝列国洞冥记》等。旧题东汉郭宪撰,后人多以为六朝人伪托,均无确证。郭宪,字子横,汝南守(今安徽太和县北)人。王莽
-
谭元春:三游乌龙潭记 谭元春予初游潭上,自旱西门左行城阴下,芦苇成洲,隙中露潭影。七夕再来,又见城端柳穷为竹,竹穷皆芦,芦青青达于
-
海客乘天风,将船远行役。譬如云中鸟,一去无踪迹。
-
谁会想到,漫长的丝路上,馕成了醒目的标点,镶嵌在味道的古道上。馕香漫过,丝路愈加丰腴。 从古长安到罗马,从西汉到今天,两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