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
【注释】
选自吕氏春秋·慎大览·察今。
【赏析】
先秦时代,孔、孟儒家派主张法先王,儒法合流的荀子主张法后王,法家韩非主张尊今王。吕氏春秋·慎大览·察今篇主要反映法家的思想,强调因时变法的重要性。因为古今时世不同,所以今天制订法令时,应当明察当前的形势,不应死守古法: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
意思是:考察自己可以了解他人,考察今天可以知道昨天。古今都一样,别人和自己也是相同的。
作者认为,古今异时异俗,古代帝王的法典,是和当时的世道相吻合的,到了今天,过去的法典虽然流传下来了,但世道已经发生了变化,所以不能效法。并由此结论说:先王之法不可法,不法先王之成法,而应法先王之所以成法。即是说,应舍弃古代帝王已经制成的法典,而仿照他们制定法典的根据。
那么,古代帝王制定法典的根据是什么呢?就是“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自己是人,考察自己就可以了解他人,考察今天就可以知道昨天。如此以己推人,以今推古,就可以知道,先王“之所以为法”,是依据当时人的各种欲求和当时的社会状况制定法典的,而不是依据前代先王的成法。 所以,当前制订法令,应当依据当前人的欲求和社会状况,而不是古代成法。
这种适应社会发展变化、因时易法的观点,闪烁着朴素的唯物主义光芒,对今天的人们仍然具有启发意义。
-
陈与义《寒食》 草草随时事,萧萧傍水门。 ② 浓阴花照野,寒食柳围村。 ③ 客袂空佳节,莺声忽故园。 ④ 不知何处笛,吹恨满清樽。 ⑤ 【注释】 ①寒食:节令名,在农历清明前一或二日,冬至后的一百零五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寄情端午古诗词,内容包括端午古诗词100首,描写端午节的诗句古诗,端午节的诗句古诗大全。端午节的诗词欣赏 端午 [唐] 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竞渡歌[唐] 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
-
《菊花·野菊》咏菊花诗鉴赏 李商隐苦竹园南椒
-
抱玉入楚国。见疑古所闻。良宝终见弃。徒劳三献君。直木忌先伐。芳兰哀自焚。盈满天所损。沉冥道为群。东海泛碧水。(泛一作沉)西关乘紫云。鲁连及柱史。可以蹑清芬。(此诗一作□来荆山客。【竭立换去】谁为珉
-
这首诗是作者在击退了瓦刺入侵后第二年的一个立春日在前线所写。遇此佳节,引起了作者思亲之念,但是为了国事,又不得不羁留在边地。诗中表达了作者这种矛盾痛苦的心情。
-
鲁迅的《“友邦惊诧”论》深刻剖析了中国在近代遭受外国侵略时所显示出的“友邦惊诧”态度。文章透过对华夷之辨的触动,指出我们应该抛弃西方文化奉行的国民主义盲目崇尚,并批评中国人为追求外国赞誉而屈从于西方的心态。这篇文章意义重大,告诫我们应该明辨是非、自强不息,使我们能走向独立、富强的现代化道路。
-
木兰花钱惟演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 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 情怀渐觉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 昔年多病厌芳尊,今日芳尊惟恐浅。
-
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 昨夜东风入武昌,陌头杨柳黄金色。 碧水浩浩云茫茫,美人不来空断肠。 预拂青山一片石,与君连日醉壶觞。 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李白南游零陵、洞庭之后,再返
-
韩愈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 轻以约,故人乐为善。闻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也,仁义人也,求其所以为舜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
-
(解题) 本篇命题取首句 “天下有至乐无有哉” 中的二字,虽非句首的二字,亦当视为相同。本题的特点在于本篇内容正讨论这一问题。 主旨在于论定世俗之乐非是乐,得来至苦。忧乐各自不同,无为方是乐,各适其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