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来见去 钟会 嵇康》原文、出处、述要和作者资料
钟士季精有才理,先不识嵇康,钟要于时贤俊之士,俱往寻康。康方大树下锻,向子期为佐鼓排。康扬槌不辍,傍若无人,移时不交一言。钟起去,康曰:“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简傲 事亦见晋书·嵇康传、三国志·魏书·王粲传注及文选·思旧赋注所引魏氏春秋。
[述要] 钟会(字士季)是贵族公子,精明有才能,起先不认识嵇康,想与他结交,便邀集了当时的名士一起去访嵇。嵇正在大树下打铁,他的好友向秀(字子期)当助手拉风箱。嵇见人来,依然挥锤打铁不停,旁若无人,很久不与钟等招呼。钟感到无趣,起身离开,这时嵇才开口,问:“听到了什么而来?看到了什么而去?”钟回答:“听到了所听到的事而来,看到了所看到的事而去。”钟因受到冷遇而从此对嵇耿耿于怀。
[事主档案] 钟会 三国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东)人。字士季。钟繇子。官至司徒,为司马昭重要谋士。景元四年(263),与邓艾分军灭蜀。次年谋叛被杀。博学,长于名家之学,著有道论二十篇,今佚。
嵇康(223—262,或224—263) 三国魏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字叔夜。谯郡铚(今安徽宿州西南)人。娶魏宗室女,官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崇尚老庄,讲求养生服食之道。为“竹林七贤”之一。在哲学上,肯定万物都是禀受元气而产生的。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之说,主张回到自然,厌恶儒家各种人为的烦琐礼教。其文“思想新颖,往往与古时旧说反对”(鲁迅语)。诗长于四言,风格清峻。善鼓琴,以弹广陵散著名,并曾作琴赋,对琴的奏法和表现力,作了细致而生动的描写。有嵇中散集。
-
将帅贪功将帅贪功 【原文】 以功名为心,贪[1]军旅之寄,此自将帅习气,虽古为贤卿大夫,未有能知止自敛者也。廉颇既老,饭斗米,肉
-
《切切偲偲(si私),怡怡如也,可谓士矣.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
《切切偲偲(si私),怡怡如也,可谓士矣。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论语·子路》,良朋贤友
-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知识青年群体逐渐扩大,深入农村。知识的“清高”和“乡巴佬”的自卑,让处在转型过渡时期的农村知识青年具有了一种独
-
该诗运用了对比、用典的手法。诗歌用到了“乌衣巷”“《玉树后庭花》”等典故,抒写了人事凋零之感。 从全诗结构看,首联极写南京地势形胜,是得天独厚的帝王兴业之都:颔联和颈联描绘了一幅凋残破败气象,物去人非,没有了往日的繁华。一扬一抑,
-
《突厥语大辞典》是1072至1077年由维吾尔族人马赫穆德·喀什噶里编写的。这是一部突厥学史上前无古人的划时代的大作,就其对当时突厥语语言、语法的科学理解及其系统性来说,都达到了时代的高峰。它是现存规
-
一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句话似乎武断了一点,但对读者和作者却不无补益,于读者应独立思考,于作者应实事求是。近读《胡适自
-
古代民歌《伐檀》描绘了一个勇 brave 敢敢的战士。他挥舞着利剑,追赶着敌人,无论多少困难,都毫不退缩。这首歌嘹亮朴实的旋律和字句,传达出战士的英勇无畏和对胜利的渴望。歌曲中蕴含的深度意境是勇敢与坚定,唤醒读者内心中的勇气与斗志。通过让人们回顾和理解古代民歌的意境,我们能够从中汲取力量,勇往直前,追求自己的梦想。
-
命名的分裂:商禽的散文诗《鸡》我想世界上大致只有两类诗吧,一类是专为第一次阅读而写的,这类诗中写得好的会让人在重新阅读时仍然有一种
-
为善则流芳百世,为恶则遗臭万年。|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为善则流芳百世,为恶则遗臭万年。》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无本于为文,身大不及胆。吾尝示之难,勇往无不敢。蛟龙弄角牙,造次欲手揽。众鬼囚大幽,下觑袭玄窞。天阳熙四海,注视首不颔。鲸鹏相摩窣,两举快一啖。夫岂能必然,固已谢黯黮。狂词肆滂葩,低昂见舒惨。奸穷怪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