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厥语大辞典》
马赫穆德·喀什噶里出生于新疆喀什的乌帕 尔村(今疏附县境内)。他在突厥语大辞典序文 中说自己“出身豪门”,加上他的全名是马赫穆德 ·本·侯赛因·本·穆罕默德·喀什噶里,有些 学者认为,他可能出身于着名的喀喇汗王朝的王 族,是博格拉汗穆罕默德(公元1057—1058年在 位)的嫡孙。其父侯赛因·木·穆罕默德曾是七河 地区的巴尔斯罕(在伊塞克湖南岸)。优越的家庭 出身使他有可能自幼接受良好的教育和文化熏 陶。1058年,宫廷发生流血政变,亲属中多人被 杀,他本人得以侥幸逃脱。在流亡中,他走遍了突 厥人所有的村庄和草原,有机会亲自了解不同突 厥部落的生活情况,包括他们的语言、社会组织结 构、风土人情、历史、宗教等。十几年后,他流亡到 阿拉伯帝国巴格达城。他将多年搜集到的材料加 以疏理、分类、研究,编写出突厥语大辞典。全书 共638页,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序文,叙述了 编写此书的缘起,词汇的编排体例、文字的结构, 诸突厥民族的地理分布(并附有一张圆形分布图) 以及诸突厥方言的特点等。第二部分是突厥语词 汇的注释。全书共收入突厥语词七千五百余条,每 个词条后有阿拉伯语的注释。这些注释旁征博引, 内容涉及语言、文学、民族、民俗、历史、宗教、天 文、地理、数学、医学、哲学、政治、经济、动植物、矿 产地质等诸多方面,堪称11世纪突厥人社会生活 的百科全书。
突厥语大辞典作为一部语言学着作,称得 上是突厥语言学史上的一块丰碑。它对突厥语和 阿拉伯语,对突厥语各语言作了深入、细致的比较 研究。它的比较语言学研究实践要比欧洲19世纪 才开始的比较语言学提早了八百至九百年时间。
突厥语大辞典中,在不少词条后,为了确切 诠释词的含义,引用了当时流传在喀喇汗王朝境 内的诗歌二百四十多段。这些诗歌有的是民歌,有 的摘自当时书面文学作品。诗歌的内容多种多样。 有些描绘了当时草原上的风光;有些展示了当时 的战斗场面;还有描写爱情、狩猎、欢度节日、热情 待客等方面的诗歌。每首诗都诗意盎然,描绘的画 面优美。它们不论就其内容的多样性抑或艺术性 来说,都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都是难得的珍品。 突厥语大辞典收录的格言、谚语多达三百多条。 这些格言、谚语至今仍流传在操突厥语的各民族 之中。如:“人的花招在肚里,马的花斑在外面”、 “不论多快的刀子,也削不成自己的把子”等一类 准确表达一种闪光思想的格言、谚言几乎囊括了 当时人们的种种感受和经验,对现实生活发挥着 一定作用。
-
雕玉押帘额,轻縠笼虚门。井汲铅华水,扇织鸳鸯纹。回雪舞凉殿,甘露洗空绿。罗袖从徊翔,香汗沾宝粟。 作品赏析帘额:一作帘上。罗袖从徊翔:一作罗绶从风翔。-------------------------
-
谁怜相门子,不语望秋山。生长绮纨内,辛勤笔砚间。荣亲在名字,好学弃官班。伫俟明年桂,高堂开笑颜。
-
金·王特起东楼欢宴,记遗簪绮席,题诗纨扇。月枕双欹,云窗同梦,相伴小花深院。旧欢顿
-
当下,中国画越来越被我国人民所喜爱,生活中处处可见书画作品。在辽阔的神州大地上,中国书画这一古老的东方瑰宝,正逐渐走进千千万万寻常
-
旧书店[英国]格·格林 著邹海仑 译作者简介格雷厄姆·格林(1904~1991),英国作家、剧作家、文学评论家。他曾在牛津大学历史系学习,当
-
昔时与可墨竹,见精缣良纸,辄愤笔挥洒,不能自已,坐客争夺持去,与可亦不甚惜。后来见人设置笔砚,即逡巡避去,人就求索,至终岁不可得。或问其故,与可曰:“吾乃者学道未至,意有所不适,而无所遣之,故一发于墨
-
朝天子·秋夜吟 李致远 梵宫,晚钟,落日蝉声送。 半规凉月半帘风,骚客情尤重。 何处楼台,笛声悲动? 二毛斑,秋夜永。 楚峰几重,遮不断相思梦。
-
炉火欲销灯欲尽,夜长相对百忧生。他时诸处重相见,莫忘今宵灯下情。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部编版一至六年级古诗词,内容包括部编本入选小学一至六年级的古诗文,人教版一到六年级所有诗词(全部),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一至六年级古诗全部。找到一首当代名家写的关于小学的唯美励志古诗词名言名句,供参考:小学励志篇既生我文/李者也苍茫苍天既生我,其才必有用之所。前路再远亦须走,
-
心有征知 心有征知。征知则缘耳而知声可也,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