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注释和全文翻译
孟子
(公孙丑①问曰):“敢问夫子恶乎长②?”
曰:“我知言③,我善养④吾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⑤浩然之气?”
曰:“难言⑥也。其为气也⑦,至大⑧至刚⑨,以⑩ 直(11)养而无害,则塞(12)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13) 义与道,无是(14),馁(15)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 取之(16)也。行有不慊(17)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 子(18)未尝知义,以其外之(19)也。必有事焉,而勿正, 心勿忘,勿助长(20)也。无(21)若(22)宋人然(23)。宋人有 闵(24)其苗之不长而揠(25)之者,芒芒然(26)归,谓其人曰: ‘今日病(27)矣! 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 则槁(28)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 舍之者,不耘(29)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 徒(30)无益,而又害之。”
【注释】①公孙丑:复姓公孙,名丑,齐国人,是孟子的弟子。
②恶(wū)乎长(cháng):在哪方面擅长。
③知言:能理解、识别各种言论。
④养:培养,养育。
⑤何谓:什么叫做。
⑥难言:难以说得明白。
⑦其为气也:它作为一种气。
⑧至大:最为盛大。
⑨至刚:最为刚强。
⑩以:用。
(11)直:正直。
(12)塞:充塞,充满。
(13)配:配合辅助。
(14)是:这。
(15)馁:饥饿。
(16)袭而取之:从外入内突然取得它。这句意思是,浩然之气是由 正义在内心长期积累而形成的,不是通过偶然的正义行为来获取 它的。
(17)慊(qiè):满意,满足。
(18)告子:姓告,名不害,据说他兼通儒家和墨家的学说,曾经求教 于孟子。
(19)外之:把义看成是心外之物。外,动词,以……为外。之,代词, 指代“义”。
(20)助长:指用外力(违背规律地)帮助它成长。
(21)无:通“毋”,不要。
(22)若:如同。
(23)然:代词,如此,这样。
(24)闵:同“悯”,忧虑,担心。
(25)揠(yà):拔起。
(26)芒芒然:疲倦的样子。
(27)病:疲惫之极。
(28)槁(gǎo):枯槁,干枯。
(29)耘:给作物除草。
(30)非徒:不但,不仅仅。
【译文】公孙丑问道:“请问老师您擅长于哪一方面呢?”
孟子说:“我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语,我善于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
公孙丑说:“请问什么叫浩然之气呢?”
孟子说:“这很难用一两句话说清楚。这种气,极端浩大,极端有 力量,用坦荡之胸怀去培养它而不加以伤害,就会充满天地之间。不 过,这种气必须与仁义道德相配,否则,就会缺乏力量。而且,浩然之 气必须要有经常性的仁义道德蓄养才能生成,而不是靠偶然的正义行 为就能获取的。一旦你的行为问心有愧,这种气就会缺乏力量了。所 以我说,告子不曾懂得义,因为他把义看成心外的东西。对浩然之气 一定要培养不能停止,心里不能忘记它,也不违背规律地助长它。不 要像宋国人一样。宋国有个人担心他种的禾苗长不高,于是到地里去 用手把它们一株一株地拔高,累得气喘吁吁地回家,对他家里人说: ‘今天可真把我累坏啦! 不过,我总算让禾苗一下子就长高了!’他的 儿子跑到地里去一看,禾苗已全部死了。天下人不犯这种拔苗助长错 误的是很少的。认为养护庄稼没有用处而不去管它们的,是只种庄稼 不除草的懒汉;一厢情愿地去帮助庄稼生长的,就是这种拔苗助长的 人。不仅没有益处,反而害死了庄稼。”
字数:1471李支舜 编著.中学生古诗古文阅读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第184-186页.
-
《闺情》 李端 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披衣更向门前望,不忿朝来鹊喜声。 * 【注释】 不忿: 恼恨,嫌恶。 【诗大意】 月落星稀天已快明,伴着孤灯彻夜不眠梦难成。披衣而起扑向门前张望,讨厌的
-
亭高出鸟外,客到与云齐。树点千家小,天围万岭低。残虹挂陕北,急雨过关西。酒榼缘青壁,瓜田傍绿谿。微官何足道,爱客且相携。唯有乡园处,依依望不迷。
-
去年送刘郎,醉语已惊众。如今各漂泊,笔砚谁能弄。我命不在天,羿彀未必中。作诗聊遣意,老大慵讥讽。夫子少年时,雄辩轻子贡。尔来再伤弓,戢翼念前痛。广陵三日饮,相对怳如梦。况逢贤主人,白酒泼春瓮。竹西已挥
-
自知清冷似冬凌,每被人呼作律僧。今夜酒醺罗绮暖,被君融尽玉壶冰。
-
【作品提要】 在神奇的卡兹吉尔丛山脚下,哈得逊河畔,有一座非常古老的幽僻的小村庄,住着一些荷兰殖民者的后裔。好多年以前,村子里曾经有一个叫瑞普·凡·温克尔的农民。他淳朴善良,为人热心和气,却整天不事劳
-
游人武陵去,宝剑直千金。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作品赏析[注释](1)朱大:作者的朋友。(2)五陵:代指长安。(3)直:值。[译文]游人朱大要到长安去,分手时,我将价值千金的宝剑相赠送,用以表达我平
-
古文·《鸣机夜课图》 记蒋士铨吾母姓钟氏(1)
-
【原题】:观壁间郑宣威早春赏杏花之作司令洪太命余即事用韵
-
经学丛书。即儒家十三部重要经典注疏合集。四一六卷。南宋三山黄唐全刊。约成书于南宋绍熙年间。 儒家经典最初有五经。至唐代发展到九经,即《易》、《书》、《诗》、《三礼》、《三传》。到了宋代,又加上《论语》
-
往见泰山乔岳,以立身四语甚爱之,疑有未尽,因推广为男儿八景,云:“泰山乔岳之身,海阔天空之腹,和风甘雨之色,日照月临之目,旋乾转坤之手,磐石砥柱之足,临深履薄之心,玉洁冰清之骨。”此八景予甚愧之,当与
【名句】往见泰山乔岳 ① ,以立身四语甚爱之,疑有未尽,因推广为男儿八景,云:“泰山乔岳之身,海阔天空之腹,和风甘雨之色,日照月临之目,旋乾转坤之手,磐石砥柱之足,临深履薄之心,玉洁冰清之骨。”此八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