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名著《十三经注疏》的年代、作者和内容精讲
儒家经典最初有五经。至唐代发展到九经,即易、书、诗、三礼、三传。到了宋代,又加上论语、孝经、尔雅、孟子,合称十三经。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儒家经书受到人们的极度重视,不少人为它作注。从汉代到唐宋,经书注疏汗牛充栋。南宋光宗赵悙绍熙年间三山黄唐在前人的众多注疏中选择比较有代表性的,将经注合为一帙,十三经合为一编,是为十三经注疏,又叫群经注疏。
十三经注疏凡四一六卷,收书十三种。具体是:周易正义十卷,魏王弼、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尚书正义二十卷,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等正义,毛诗正义七十卷,汉毛公传,郑玄笺,唐孔颖达等正义;周礼注疏四二卷,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仪礼注疏五十卷,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礼记正义六三卷,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春秋左传正义六十卷,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春秋公羊传注疏二十八卷,汉何休注,唐徐彦疏;春秋谷梁传注疏二十卷,晋范宁注,唐杨士勋疏;论语注疏二十卷,魏何晏等注,宋邢昺疏;尔雅注疏十卷,晋郭璞注,宋邢昺疏;孝经注疏九卷,唐玄宗明皇帝御注,宋邢昺疏;孟子注疏十四卷,汉赵岐注,宋孙奭疏。
十三经注疏所收经书注疏除个别外,都是非常具有代表性和完善的注疏。因而,此书成为不胜枚举的经书注释中的比较有代表者。它保留了许多珍贵的经书注释。是历来从事中国文化研究、经学研究、文学史研究、历史研究、哲学思想史研究等人们的重要的工具书和参考书。
十三经注疏于南宋汇刻,谓之十行本。十行本,至明正德中书版尚存,是此书的最古版本。明嘉靖中李元阳刊十三经注疏于闽中,谓之闽版;此外还有明万历廿一年之敕版,名万历本,又名监版;明崇祯十三年,又有毛晋所刻版,名为崇祯本汲古阁版,又名毛氏版,此版至清乾隆十二年重行刊刻,每卷附以考证,名为乾隆敕本;至嘉庆中,阮元参照诸家刻本加以校正,并增入经典释文的注释和自著的十三经校勘记刊行,可说是诸本中之善本。一九四九年以前,世界书局将阮元本缩印成两大册刊行。一九八○年十月,中华书局略加校订,将世界书局的两册缩印本影印出版,并同时排印出版叶圣陶的十三经索引。
-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年代】:唐 【内容】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
-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
-
【原题】:赵季茂以酒香蠃来适亦得京中远致此品乃鲜者恨地远不大佳择十五壳为赠
-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名言: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注释: 兴: 指感发志意, 即启发鼓舞的感染作用。观: 指观风俗之盛衰, 即考察社会现实的认识作用。群: 指群居
-
《莫道韶华镇长在,发白面皱专相待.》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勤学类名言赏析《莫道韶华镇长在,发白面皱专相待。》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作者: 赵光勇 【本书体例】
-
晨趋紫禁中,夕待金门诏。观书散遗帙,探古穷至妙。片言苟会心,掩卷忽而笑。青蝇易相点,白雪难同调。本是疏散人,屡贻褊促诮。云天属清朗,林壑忆游眺。或时清风来,闲倚栏下啸。严光桐庐溪,谢客临海峤。功成谢人
-
作者: 文淑慧任光
-
或问:共事一人未有不妒者,何也?曰:人之才能、性行、容貌、辞色,种种不同,所事者必悦其能事我者,恶其不能事我者。能事者见悦,则不能事者必疏,是我之见疏,彼之能事成之也,焉得不妒?既妒,安得不相倾?相倾
【名句】或问:共事一人未有不妒者,何也?曰:人之才能、性行、容貌、辞色,种种不同,所事者必悦其能事我者,恶其不能事我者。能事者见悦 ① ,则不能事者必疏,是我之见疏,彼之能事成之也,焉得不妒?既妒,安
-
稚川真长生,少従郑公游。孝章偶不死,免为文举忧。馀龄会有适,独往岂相攸。由来警露鹤,不羡撮蚤。愿加视后鞭,同驾躅空辀。宁餐堕齿堇,勿忆齐眉羞。何时遂纵壑,归路同首丘。东冈松柏老,西岭橘柚秋。著意寻弥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