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出处】唐·李白把酒问月。 【意思2】古人和今人仿佛流 水一样在世间走过,大家看到的月亮都是这样。我只愿意在一边唱着歌 一边喝着酒的时候,月光长照在酒杯之中。 【赏析】古人、今人如逝去的流水,但 他们所见到的明月却亘古以来丝毫不变。由明月的长在感慨人世的短 暂、年华的易逝。它就如流水一样,一去不返。诗句意味深长,抒情哲 理并茂。人生无常的消极思想依稀流露,这是应扬弃的。 【全诗】 把酒问月 .[唐].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鉴赏】 风、花、雪、月,历来是文人常吟不衰的诗题。李太白诗中,涉及月与月光的篇章也为数甚多。 “明月出天山”、 “玲珑望秋月”的意境令人陶醉;“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诗句更是妇孺皆诵;峨嵋山月歌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佳构,更是想象奇特,将月拟人,抒发了对当空皓月、对美好事物的纯真情感,历来被人们所称道;而他的把酒问月则另辟新径,执酒朝天,对月发问,鲜活的思想在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任意驰骋,表现了诗仙李白的宇宙意识,这种意识尽管是相当朦胧的,在那个时代也的确是难能可贵的。 把酒问月用韵灵活,随意而变。首二句语序倒置,把“青天有月来几时”的疑问放于篇首,一语中的。寻根溯源,直截指向有关月之由来这一难解的宇宙之谜。突兀发问,颇有气势,也与“我今停杯一问之”那酒仙的狂放不羁互为表里,纵观全诗,用韵的不拘一格与语句的自由灵活,都与作者无拘无束的思维互相协调。接下来写月之高远不可攀及,给人的感觉却是月随人移,“我走月也走”,李白抓住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在关于人与月的相对描写中,隐约揭示出人的活动半径的可邻与狭小。五、六两句是月亮形象的描摩:明月皎洁,圆润如镜,在人们尚未注意到它时,它已悄临宫墙之上,它是飞上夜空的一轮明镜吗?在地面的暮霭和天际的阴翳烟消云散之后,它显得是那样的光彩四射,清辉勃发。明月,红墙,绿烟,清辉,色调鲜明;“飞临”和“灭尽”又有过程,有动感,李白眼中的明月,不仅纯洁可爱,而且神秘诱人。于是, 自然有了对月亮行踪的发问,有了对月亮秘密的探询:月宫中的玉兔仍在年复一年地操舂捣药吗?吃了不死药的嫦娥仍在广寒宫中孤栖独处吗?这些发问,与其说是对月中嫦娥的深切同情,倒不如说是对古代神话传说的怀疑与动摇。面对当空皓月,面对苍茫宇宙,诗人联想到哪里,便把问题提向哪里,这疑问展示了诗人的心迹,也展现了作者鲜明的个性——浮现在读者面前的,是洒脱飘逸、自信浪漫、决不信邪的谪仙形象。 伴随对明月、对宇宙的无穷遐想,进而引起对人类生存哲理的探求:“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今月古月同一轮,古人无一活到今。明月永恒而人生苦短,同一轮明月下,流水般逝去多少代匆匆过客,这又从时间角度揭示了人与月的相对关系。由人到月, 又由月到人,诗人感慨系之,于是发出类似曹孟德“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喟叹。末句“月光长照金樽里”,又与开头的停杯问月紧密照应,作者联翩的思绪和蓬勃的诗情,在无限的时间和空间驰骋之后,又自然收束在与朋友共饮的现实中。当然难免有“今日有酒今日醉”的消极思想,然而我们又怎能苛求古人。 能够冲破传统的思维定式,不盲目地迷信古人,大胆地怀疑,大胆地探询,不管他的探询取得何种结果,但是其解放思想的勇气就值得推崇,读了把酒问月,我们不禁再次为李白这种无畏精神所折服。
猜你喜欢
  • 国学名句“丈夫志四方,有事先悬弧,焉能钓三江,终年守菰蒲”出处和解释

    【名句】丈夫志四方,有事先悬弧,焉能钓三江,终年守菰蒲 语出清代顾炎武《丈夫》诗。男子汉大丈夫应当志在四方,天下有事则须率先佩带武器出战,怎能垂钓三江,终年守在水草之边?说明人应当以天下为重,不可消极

  • 国学古诗词试卷及答案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国学古诗词试卷及答案,内容包括每人出50道与古诗相关的国学知识竞赛题,要附有答案和解析,题型不,小学古诗词试卷及答案,国学知识竞赛试题答案。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其中婵娟指的是什么?(A)A、月亮B、姻缘2.王先生的QQ签名档最近改成了“庆祝弄璋之喜”,王先生近来的

  • 题画·竹郑燮

    题画竹郑燮 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 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这是郑板桥在自己的一幅画竹图上所题的诗。全诗短短四句,全以淡语出之,却蕴含了极其深刻的艺术哲理,可说是一首绝妙的画论诗。

  • 苏轼《过永乐文长老已卒》原文、鉴赏、赏析和解读

    【原文】 初惊鹤瘦不可识,旋觉云归无处寻。 三过门间老病死,一弹指顷去来今。 存亡惯见浑无泪,乡井难忘尚有心。 欲向钱塘访圆泽 ① ,葛洪川畔待秋深。 〔注〕 ①圆泽:唐人袁郊《甘泽谣》载,李源与僧圆

  • 《过湖北山家赏析》

    此诗之堍,恰与《泊樵舍》一诗成鲜明对照。   从时令看,阴郁的秋、冬早已过去,正好是群旧识春风好,殷勤拂面来"的春日了。施闰章大约也巳返回故乡,正带着—主恩闲日月,吾道合江湖”的喜悦,或在家中诵读“旧书”,或泛“东溪”就友畅

  • 徐宏祖《黄果树瀑布记》原文|赏析|鉴赏|解读|意境

    徐宏祖《黄果树瀑布记》 徐宏祖 二十三日,雇短夫遵大道南行。二里,从陇头东望双明西岩,其下犹透明而东也。洞中水西出流壑中,从大道下复西入山麓,再透再入,凡三穿岩腹,而后注于大溪。盖是中洼壑,皆四面山环

  • 杜牧《越中》全诗赏析

    石城花暖鹧鸪飞,征客春帆秋不归。犹自保郎心似石,绫梭夜夜织寒衣。

  • “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李商隐的诗句

    在李商隐的诗中,“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这句诗表达了穆王乘坐八匹骏马每天行驶三万里的速度,展现了穆王的威武和雄风。接下来的一句是什么,很难说,因为这是这首诗的最后一句,没有下一句。通过这两句诗,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穆王的敬意和赞美之情。这首诗给人一种壮丽和豪迈的感觉,同时也启示了人们应该怀有追求卓越和超越常人的精神,不断向前进取,不畏艰难困苦。

  • 《山行》庞济韬散文赏析

    到山里去,一定要在冬天。到山里去,一定不要坐车。两个一定,是你的坚持,也是你的理想。因此,尽管你逃离软红十丈,到山里去过许多回,但

  • “得时无怠”注释、译文和评说

    (李斯)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欲西入秦。辞于荀卿曰:“斯闻得时无怠,今万乘方争时,游者主事。今秦王欲吞天下,称帝而治,此布衣驰骛之时而游说者之秋也。处卑贱之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