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太史公自序第七十》
唐虞之际,绍重黎之后,使复典之[4],至于夏商,故重黎氏世序天地[5]。其在周,程伯休甫其后也[6]。当周宣王时,失其守而为司马氏[7]。司马氏世典周史[8]。惠襄之间,司马氏去周适晋,晋中军随会奔秦,而司马氏入少梁[9]。
自司马氏去周适晋,分散,或在卫,或在赵,或在秦。其在卫者,相中山[10]。在赵者,以传剑论显,蒯聩其后也。在秦者名错,与张仪争论[11],于是惠王使错将伐蜀,遂拔,因而守之。错孙靳,事武安君白起。而少梁更名曰夏阳。靳与武安君坑赵长平军,还而与之俱赐死杜邮,葬于华池[12]。靳孙昌,昌为秦主铁官,当始皇之时。
蒯聩玄孙印为武信君将而徇朝歌[13]。诸侯之相王,王印于殷[14]。汉之伐楚,卬归汉,以其地为河内郡。
昌生无泽,无泽为汉市长[15]。无泽生喜,喜为五大夫[16],卒,皆葬高门。喜生谈,谈为太史公[17]。
【段意】 自述太史公家世。
字数:419[1]颛顼(zhuan xu):五帝之一,黄帝之孙,名高阳。事见五帝本纪。
[2]南正:上古天官,职掌天文。重:人名。
[3]北正:上古地官,职掌农事。黎:人名。
[4]这二句说:使重黎氏的后裔继续掌管这方面的职事。
[5]序:掌管。
[6]程伯:程国的伯爵。休甫:人名,其为重的后裔还是黎的后裔,语焉未详。又据楚世家,重黎则为一人。
[7]这句说:中止了“世序天地”的职掌而改为掌兵。司马:掌军事的官。后因以为姓氏。
[8]后来司马氏又世掌周史。
[9]周惠王、周襄王时分别发生了子颓和叔带的叛乱,其间司马氏出走晋国。晋襄公死,臣下在拥立新君的问题上发生冲突,随会奔秦避难,司马氏也因卷入这场斗争而入秦,后转入少梁。随会:也叫士会,他作晋国的中军统帅是后来的事。少梁:古梁国,后被秦国吞并,又名夏阳,在今陕西韩城县南。
[10]相中山:为中山国相,指司马喜。
[11]事详张仪列传。
[12]华池:在今韩城西南十七里。
[13]武信君:武臣,秦末农民起义领袖之一。徇:攻取。
[14]二句说:诸侯相与称王,项羽封司马卬为殷工,都朝歌。
[15]市长:长安四市的长官。
[16]五大夫:爵位名。
[17]太史公:指太史令,汉时太常属官,秩六百石。
-
愁怀 作者: 朱淑真 【原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部编三年级下语文古诗词题,内容包括三年级下册古诗词全部,三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不知道你用的是哪个版本?有语文版、人教版、苏教版等等下面是人教版的。共有古诗四首。第1课《燕子》第2课《古诗两首》第3课《荷花》第4课《
-
陂水初含晓渌,稻花半作秋香。皂盖却迎朝日,红云正绕宫墙。
-
简称《普门品》,又名《观音经普门品》、《观世音经》。佛教经典。一卷。原是《妙法莲华经》中的一品,到梁代已单独流行。现在通行的单行本是从隋代阇那崛多译《添品法华经》中别出。 阇那崛多,生于(507年)(
-
碧燕幡长彩树新,寝门瑶佩庆初春。邦家累善钟储贰,皎皎重晖在璧轮。
-
《唐会要》是记述唐代各项典章制度沿革变迁的史书,始称《新编唐会要》,现简称《唐会要》。宋代王溥撰,成书于宋太祖建隆二年(961)。此书在清代以前未有刊行本,原本在流传中多有残缺。乾隆年间开四库馆,馆臣
-
二月中旬,北京的样子还是一片沉寂。这片萧肃之中,反而处处透着静谧的味道,沉淀出一丝丝暮者的年代感。踏着最后的冬日气息,一路西行至清
-
宋·王安石2某启,承诲喻累幅3,知尚盘桓江北4,俯仰逾月5,岂胜感怅6。得秦君诗7,手不
-
昭阳趣史 明墨庄主人刊本《昭阳趣史》 扉页书影 明墨庄主人刊本《昭阳趣史》 正文书影 明代白话长篇艳情小说。全称《赵飞燕昭阳趣史》。二卷六十六目。题“古杭艳艳生编,古杭情痴生批”,其真实姓名不详。成书
-
北山烟雾始茫茫,南津霜月正苍苍。秋深客思纷无已,复值征鸿中夜起。复閤重楼向浦开,秋风明月度江来。故人故情怀故宴,相望相思不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