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回苏子瞻简》原文|翻译|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回苏子瞻简》原文|翻译|赏析

宋·王安石2

某启,承诲喻累幅3,知尚盘桓江北4,俯仰逾月5,岂胜感怅6。得秦君诗7,手不能舍,叶致远适见8,亦以为清新妩丽,与鲍、谢似之9,不知公意如何?余卷正冒眩10,尚妨细读。尝鼎一脔,旨可知也11。公奇秦君,数口之不置12,吾又获诗,手之不舍。然闻秦君尚学至言妙道,无乃笑我与公嗜好过乎13?未相见,跋涉自爱,书不宣悉。

1本文选自临川集。苏子瞻:苏轼。简:书信 2 王安石(1021-1084):宇介甫,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有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3承:承蒙。诲喻累幅:指长篇来信。这是表示恭敬的说法。4盘桓:徘徊,流连。5俯仰:形容瞬息。逾:过。6岂胜:即不胜。7秦君:指秦观,字少游、太虚,号淮海居士。“苏门四学士”之一。有淮海集。8叶致远:叶涛,王安石之婿,曾从王安石学诗文。9鲍、谢:指南朝诗人鲍照、谢朓。均以风格清俊著名。10余卷:指秦观的其他诗卷。冒眩:眩晕。11“尝鼎一脔(luan)”二句:尝鼎中的一块肉,可知全鼎中肉的滋味。喻根据部分可知全体。语出吕氏春秋。鼎:古代炊具。脔:切成块的肉。旨:美味。12“数口”句:意为说了不少还不能停下来。此处是赞不绝口之意。13无乃:岂不。

【析点】 元丰七年(1084)正月,苏轼调离黄州贬所,七月途经金陵。当时,王安石已是第二次罢相,既老且病,退居金陵蒋山。苏轼前往探望,二人相见甚欢,同游唱和数日。之后,二人始书简往复。这一年,“苏门四学士”中与苏轼过从最密的秦观自编的淮海闲居集完成。苏轼在给王安石的信中附去了秦观诗文数十首,并极力举荐,希望王安石能为秦君多加荐誉,以增重于世。这封短简便是王安石的复信。

信中作者对秦诗赞不绝口。概括秦诗风格“清新、妩丽、与鲍、谢似之”,颇为中肯贴切;表达赏爱之意乃至“手不能舍”,情真意浓。

王安石与苏轼分属新、旧两党,政见不合。但二人品格耿介坦直;均是出自谋国之忧,并无个人恩怨。同时二人在文坛上均有卓越成就和崇高声望,互为对方的诗文才艺所倾服。况且当时二人一个是黜后余生,一个是罢相闲居,内心深处存有相通的契合点。所以二人在文字唱和、歌咏篇章中结下了真挚的友谊。王安石与苏轼这两位文坛巨匠。一代伟人,不以政见不合互相指斥,私交上仍能文字唱和,展现了坦荡宽容的胸怀,令人钦佩。这封亲切自然的短笺足以存记这一文坛掌故,从而具有了不同寻常的价值。如若从荆公对少游诗的评价这一角度来看,这篇小笺又不妨作为一则“诗话”来读了

猜你喜欢
  • 《《秋天里的春天》序》鉴赏

    作者: 余非

  • 古代文学作品《淮南子》作者、内容解读和评价

    《淮南子》 散文著作名。又名《淮南鸿烈》。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苏非、李尚、伍被等著。《汉书·艺文志》著录内二十一篇,外三十三篇,内篇论道,外篇杂说。现只流传内二十一篇。关于此书内容,东汉高诱《淮南子

  • 唐宋八大家《苏轼·黠鼠赋》散文名篇鉴赏

    此外,本文语言简洁、洗练、精警。其中有“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的铿锵凝练,也有“人能碎千金之璧,不能无失声于破釜;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于蜂虿”的隽永警策。

  • 辛弃疾《永遇乐》全诗鉴赏

    怪底寒梅,一枝雪里,直恁愁绝。问讯无言,依稀似妒,天上飞英白。江山一夜,琼瑶万顷,此段如何妒得。细看来,风流添得,自家越样标格。晓来楼上,对花临镜,学作半妆宫额。著意争妍,那知却有,人妒花颜色。无情休

  • 《惊雪·[唐]陆畅》原文与赏析

    [唐]陆畅怪得北风急,前庭如月辉。天人宁许巧,剪水作花飞。冬日飞雪原属正常的自然现象

  • 寇准《书河上亭壁四首》

    寇准《书河上亭壁四首》宋山水诗鉴赏 寇准 堤草惹烟连野绿,岸花经雨压枝红。 年来多病辜春醉,惆怅河桥酒旆风。 蝉鸣日正树阴浓,避暑行吟独杖筇。 却爱野云无定处,水边容易耸奇峰。 岸阔樯稀波渺茫,独凭危

  • 杜甫《暮归》全诗赏析

    霜黄碧梧白鹤栖,城上击柝复乌啼。客子入门月皎皎,谁家捣练风凄凄。南渡桂水阙舟楫,北归秦川多鼓鼙。年过半百不称意,明日看云还杖藜。

  • 王粲 ·莺赋

    览堂隅之笼鸟,独高悬而背时。虽物微而命轻,心凄怆而慜之。日掩蔼以西迈,忽逍遥而既冥。就隅角而敛翼,倦独宿而宛颈。历长夜以向晨,闻仓庚之群鸣。春鸠翔于南甍,戴笃集乎东荣。既同时而异忧,实感类而伤情。 这

  • 明清小说之《中山狼传》内容解读与赏析

    马中锡 《中山狼传》的故事来自民间抑或文人创作,难以考定,宋人谢良已作有《中山狼传》小说,明代马中锡的这一篇与谢作基本相同,但情节更丰腴,文笔更谨严典雅,收入他的别集《东田集》中。 马中锡(约1446

  • 4月27日 川东起义

    4月27日 川东起义 : 4月27日起,中国共产党在四川省东部先后领导了三次武装起义,统称川东起义。1929年4月27日,在以王维舟为书记的川东革命军事委员会的领导下,万源、宣汉、梁山(今梁平)、开江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