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出处】唐·杜甫石壕吏。 【意思】 暮色苍茫,诗人投宿石壕村,正逢官吏捉壮丁。老翁 逾墙逃跑,老妇出门探看。官吏一声吼叫,何等怒气冲冲。老妇一声啼 哭,何等悲惨凄苦。诗中采用白描手法,形象地再现县吏深夜抓丁的残 暴,真实地反映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流露出作者极大的 愤慨。

【鉴赏】县吏横蛮霸道,咆哮如雷;老妇内心苦楚,痛哭流涕。“一何” 一词接连使用两次,加重了感情色彩。官吏一呼,老妇一啼,官吏一怒,老 妇一苦,短短十个字却刻画出两个截然对立的形象,使得悍吏耀武扬威的 形象与老妇老泪纵横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矛盾的双方,也更让人 憎恨蛮横的官吏,并同情可怜的老妪,蛮横无理的官吏也为下文老妪的诉 说塑造悲愤的氛围。诗歌塑造出一幅充满悲愤的画面。 【全诗】 石壕吏 .[唐].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注释】石壕:村名,在今河南陕县东。投:投宿。逾(yú):越过,翻过。一何: 多么。长已矣:永远完了。老妪(yù):老太太。役:差事,劳役。犹得:还 能。绝:停止。泣幽咽:低微的、断断续续的哭声。 【鉴赏1】 石壕吏是一首杰出的现实主义叙事诗,写了差吏到石壕村乘夜捉人征兵,连年老力衰的老妇也被抓服役的故事,揭露了官吏的残暴和兵役制度的黑暗,对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的苦难深表同情。 在艺术表现上,这首诗最突出的一点则是精练。陆时雍称赞道:“其事何长!其言何简!”就是指这一点。全篇句句叙事,无抒情语,亦无议论语;但实际上,作者却巧妙地通过叙事抒情、发议论,爱憎十分强烈,倾向性十分鲜明。本诗寓褒贬于叙事,既节省了很多笔墨,又毫无概念化的感觉。诗歌还运用了藏问于答的表现手法。“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概括了矛盾双方之后,便集中写“妇”,不复写“吏”,而“吏”的蛮悍、横暴,却于老妇“致词”的转折和事件的结局中暗示出来。诗人又十分善于剪裁,叙事中藏有不尽之意。一开头,只用一句写投宿,立刻转入“有吏夜捉人”的主题。又如只写了“老翁逾墙走”,未写他何时归来;只写了“如闻泣幽咽”,未写泣者是谁;只写老妇“请从吏夜归”,未写她是否被带走;却用照应开头结束全篇、既叙事又抒情的“独与老翁别”一句告诉读者:老翁已经归家,老妇已被捉走;那么,那位吞声饮泣、不敢放声痛哭的,自然是给孩子喂奶的年轻寡妇了。正由于诗人笔墨简洁、洗练,全诗120个字,在惊人的广度与深度上反映了生活中的矛盾与冲突,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另外,作者用第一人称的写法,不仅便于在叙事中抒情,而且使事件本身显得更加逼真,场面描写和细节描写极为自然,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既富于深刻的感染力,又增强了诗的真实感。 【鉴赏2】 投:投宿。石壕村在今河南陕县东。一何:多么。邺城:打击安史叛军的前线。附书:带信。河阳:在黄河北岸,今河南孟县。 杜甫现实主义诗篇“三吏”“三别”中的名篇,是关注人民疾苦的代表作,有“诗史”的价值。 诗人因为替朋友房琯说情而得罪肃宗皇帝,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于是有机会往来于华州到洛阳的途中。在这一段时期中,诗人目睹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很多痛苦和灾难,怀着关心国事,关爱人民的炽热情怀,他用头脑和手中的笔写下了著名的新安吏、潼关吏和本篇,简称为“三吏”,以及新婚别垂老别和无家别,简称为“三别”。这六篇诗歌连同诗人的其他名作,是现实主义的优秀之作,是用诗歌的形式记录历史,是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的历史资料,因而有“诗史”之称。 这首诗真实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及唐王朝征兵拉夫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是作者当年往来于洛阳和华州时的真实见闻。 全诗以石壕村中一家人的遭遇和命运,以点带面地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生存状况。诗一层一层地叙述见闻,一层一层地写出了那家人的痛苦遭遇。最让人扼腕悲叹的是在叙事的最后,连一个老太婆也被抓走充军干杂役去了。结尾处作者用呜咽的哭声为我们记载了永远难以抹去的人民的苦难。
猜你喜欢
  • 晋《碧玉歌·吴声歌曲》贵族生活诗

    小家碧玉在旧社会中是广泛流行的一个成语,它与大家闺秀不同,指出身门第不高、但颇可爱的女子。这成语的来历即源于《碧玉歌》。

  • 古诗词页边框简单又漂亮(端午节古诗配画带边框好看简单)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页边框简单又漂亮,内容包括古诗手抄报花边简单又漂亮,古诗手抄报花边简单又漂亮图片六年级容易画的,端午节古诗配画带边框好看简单。端午 [唐] 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竞渡歌[唐] 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 观于古诗词的手抄报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观于古诗词的手抄报,内容包括关于古诗文的手抄报,关于古诗词的手抄报内容,关于古诗词手抄报图片。分成几部分:写一些古代诗,词,歌,赋·····或者分成不同时代,不同内容,不同特点;要不就写一些伟大的文人和他们的生平简介及诗文。 例如

  • 西方文学·意识流小说

    西方文学·意识流小说 20世纪20年代兴起的以与

  • 三论杨梓诗歌意味造型

    三论杨梓诗歌意味造型◎荆竹一从具体的诗歌美学创造过程这个角度来看杨梓诗歌的两种模态,或者说,具体地来看杨梓诗歌的两种造型模态的各自

  • 关于折扇醒木的诗句,关于折扇的诗词有哪些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折扇醒木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折扇的诗词,关于折扇的诗词,有关折扇的诗句。白羽扇【唐】白居易素是自然色,圆因裁制功。飒如松起籁,飘似鹤翻空。盛夏不销雪,终年无尽风。引秋生手里,藏月入怀中。麈尾斑非疋,蒲葵陋不同

  • 《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赏析》

    作者写这首诗时,来到黄州已两年了,乌台诗案的骇浪已成往事,诗人“本州安置”的困境却无法摆脱。《初到黄州》就自找乐趣:“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后又自寻精神寄托,手抄《金刚经》,又筑南堂,开垦东坡;得郡守徐猷庇护,访游近地,与渔

  • 《僧尼孽海》原文和解析 - 明清小说

    《僧尼孽海》原文:

    《僧尼孽海》是明代转世小说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一部具有深刻内涵的文学作品。小说以佛教僧尼的世俗情感与道德困境为主线,描绘了一幅纷繁复杂的人间百态。

    故事主要围绕着一名年轻的女尼姑展开。她年轻貌美,聪明伶俐,却过上了与尼姑身份相悖的世俗生活。她在寺庙中遇见了一位英俊潇洒的游方和尚,两人一见钟情。然而,这段禁忌之恋却

  • 古诗词鉴赏教研课说学法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鉴赏教研课说学法,内容包括高中语文古诗教法学法,教研活动怎样教会中学生学会古诗词,怎么教小学六年级的古诗词鉴赏。(一)以读促悟以读促悟指的是以读图为主读诗为辅,读生活贯穿于读图和读诗之中。经过实践,本人发现诗歌从读图入手,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把握全诗的

  • 名画《安晚帖》赏析

    安晚帖 清·朱耷作 纸本水墨、淡设色 纵三一.七厘米 横二七.五厘米 藏日本京都住友泉屋博古馆 八大山人在康熙三十三年甲戌(1694)六十九岁时,创作了一部以“安晚”为题的画册,集山水、花果、鱼鸟、猫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