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碧玉歌·吴声歌曲》贵族生活诗
碧玉歌·吴声歌曲 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 感郎千金意,惭无倾城色。 碧玉破瓜时,相为情颠倒。 感郎不羞郎,回身就郎抱。
小家碧玉在旧社会中是广泛流行的一个成语,它与大家闺秀不同,指出身门第不高、但颇可爱的女子。这成语的来历即源于碧玉歌。乐府诗集收录无名氏碧玉歌共五首,上面所引是其中的两首。
碧玉歌歌咏的是真人真事。据通典·乐典记载,碧玉是晋朝宗室汝南王的姬妾,汝南王非常宠爱她,因此制作了碧玉歌。结合晋书·汝南王亮传、戴祚甄异记等古籍记载,可知汝南王是东晋的司马义(“义”一作“羲”),官至散骑常侍。司马义是东晋皇帝本家,又任高官,故诗中称为“贵德”。碧玉姓刘,出身不高,故诗中称为“小家女”。碧玉擅长唱歌,但容貌并不美,故诗中说“惭无倾城色”。破瓜时,指碧玉年方二八(十六岁)。篆书“瓜”字好像两个“八”字叠成,因此古人用“破瓜”形容女子二八年华。
碧玉歌虽然写的是贵族生活,但运用了当时民间的吴歌体,语言通俗生动,感情热烈大胆,富有民歌风味。“感郎不羞郎”两句,更具有民间情歌真率大胆、毫不遮遮掩掩的特色。东晋时代,吴越地区的民间情歌,深受贵族文人喜爱,不但有不少被采录加工,配乐演唱;而且还加以模仿,用来表现上层阶级的风流生活。后者除碧玉歌外,还有像王献之桃叶歌、无名氏团扇歌均是。从此可以充分看到古代民间文学对文人文学的影响。
甄异记更载有一则关于碧玉的离奇故事,内容说:司马义临终时,叮嘱碧玉不要再嫁,碧玉允诺。司马义葬后,碧玉准备嫁给邻家。忽见司马义乘马入门,引弓射中其喉,碧玉痛极昏死。隔十多日才苏醒复活,周岁后才能说话。从此她丧失了美妙的歌喉,不再改嫁。这故事荒诞不足信,但反映了古代贵族阶级人士对待姬妾的残忍:不但活着时要占有,连死后也不让对方获得自由。
这两首诗,玉台新咏署为孙绰作。孙绰是东晋中期著名文人,擅长写作,与司马义同时。他经常出入于王公贵族之门,为他们写文章。这两首诗,很可能是孙绰应司马义的请求而写的。
-
自有人,人用石,石上便开始雕纹。纹作为饰,线条在不断的演变中,从开始以点、直线、曲线,到鸟、鱼、花、草、云、雨、龙、凤,幻化为龙纹
-
往昔十四五,出游翰墨
-
《突厥语大辞典》是1072至1077年由维吾尔族人马赫穆德·喀什噶里编写的。这是一部突厥学史上前无古人的划时代的大作,就其对当时突厥语语言、语法的科学理解及其系统性来说,都达到了时代的高峰。它是现存规
-
一流水镇的人中午都把酒喝大了,喝大了的人一般都很兴奋,控制不了自己,酒精把他们身体里的每一个细胞都燃烧起来了。像莫合塔尔,他就决定
-
古文·地震 蒲松龄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时 (1
-
一把檀香扇一把檀香扇,映射写意的情怀。下面我讲述一段亲身经历,一个真实的旅行故事。——题记生活中会有很多场景,让我们感动。无论是离
-
“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 【出处】唐白居易《 买花 》 【翻译】牡丹花的价钱贵贱不一,价钱多少以花的品种来定。这里的牡丹有的枝繁叶茂,鲜红欲滴,小小的束花,要付五捆白绢
-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扬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作品赏析【注释】:[写作背景]这首小令是在女子送别情人后,凭栏望远相思企盼时的深情表露。[注解]杨花雪:像雪一般的杨花。[译文
-
我们消受得秦淮河上的灯影,当圆月犹皎的仲夏之夜: 在茶店里吃了一盘豆腐干丝,两个烧饼之后,以歪歪的脚步踅上夫子庙前停泊着的画舫,就懒洋洋躺到藤椅上去了。好郁蒸的江南,傍晚也还是热的。快开船罢!桨声响了
-
“净理了可悟,胜因夙所宗。 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净理了可悟,胜因夙所宗。 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 【出处】唐岑参《 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 》 【翻译】此情此景令人彻悟了佛理,美妙的善道是我历来所尊崇。今后我决心挂冠隐去,以佛道为凭藉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