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延安做总结)(延安与中国青年)(柯仲平)赏析、读后感和阅读理解答案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延安做总结)(延安与中国青年)(柯仲平)赏析、读后感和阅读理解答案

延安做总结·延安与中国青年·柯仲平全文与读后感赏析

一 问 延 安

青年! 中国青年!

延安吃的小米饭,

延安穿的麻草鞋,

为什么你爱延安?

二 青 年 答

我们不怕走烂脚底板,

也不怕路遇“九妖十八怪”,

只怕吃不上延安的小米,

不能到前方抗战,

只怕取不上延安的经典,

不能变成最革命的青年。

哪怕我们的课堂在露天,

我们的凳子——一块砖,

我们的桌子——两腿上面搭着一块小木板;

我们学的多么乐,多么欢:

我们的教员是英雄,

曾毕业在草地雪山。

我们也学种菜,学背柴,

还到乡村里宣传:

多流一滴汗,

多学得一点马列,

多到群众里工作,

多学得一些群众观点。

深更半夜,工作归来,

头顶明月,脚踩沙滩,

哼着歌子,绕过延水边——

呵! 唱不尽的是革命,

看不厌的是明月,

我们年青人的热情,

好比流不尽的水,

留连,留连,

夜深了,还在延水边留连。

忽见中央机关那一面,

还有星星大的灯光三五点,

那分明是老干部还在窑洞里埋头苦干,

又才警觉到战斗的明天。

明天,明天同样是战斗的学习,战斗的工作,

战斗的生产;

战斗的青年,

要带着毛主席给的战斗法宝,

到前线,

到广大的民间。

三 延安做总结

啊! 青年! 青年!

勇敢的中国青年!

多情的中国青年!

你穿破了延安的草鞋,

你取得了一些活生生的革命经典,

你吃饱了延安的小米饭,

你有了一个能思想的脑袋。

你呀你,你前进!

你将开花在华北华南,

结实在鸭绿江边,

青年! 你可爱的中国青年!

1939年秋在延安

读这首诗,一股清新的泥土气息扑面而来。它不像是诗人“做”出来的,而是从延安的战斗生活中“流”出来的。它用的是民歌体,语言也全是生动活泼的群众语言,犹如一股欢腾的活水流向你的心田。诗的结构也新颖别致:一问一答,再加“总结”。这样的结构本身就让人感到一股浓郁的生活气息。

第一节,“问延安”问得妙,问得深情。这恐怕不仅是当时的延安,当时的中国,而且是当时的世界都在提的一个问题:延安这么穷,生活这么艰苦,为什么人们都涌向延安?而这一问,也就引出下面的回答,诗也因此而展开了。

第二节,“青年答”也答得妙,答得深情。“我们不怕走烂脚底板/也不怕路遇‘九妖十八怪’”,活脱是青年的口吻,青年的心胸,青年的朝气和青年的豪情。随着诗的展开,我们看到的不是抽象的道理,而是一幅令人神往的延安生活的生动图景:露天的课堂,乡村宣传;还有青年们头顶明月,脚踩沙滩,唱着歌,绕过延水边;还有那窑洞里的不灭的灯火……这一切构成了多美的诗的意境! 这种美,这种意境,在当时的中国,只有延安才能找到。它比之于山光水色,良辰美景更动人心魄,诗人从看似平凡的生活中发现了这种美,写出了这种美,或者说是诗人通过青年歌唱了这种美。这里的一字字,一行行,都渗透着青年(当然也是诗人)对延安的爱。可以说,诗人是用由这种爱所构成的经纬线来编织延安生活的图景的。

诗的最后部分由延安做“总结”,“总结”而放在抒情诗中,大概绝无仅有吧,可正是这巧妙的“总结”,把前面表达的青年的革命豪情深化了,也升华了。

如果说“青年答”是由青年颂延安的话,那么,“总结”则是延安颂青年了,所以这首诗,既是延安颂,又是青年颂,或者说是赞颂延安与青年之不可分吧。

猜你喜欢
  • 曾子小传

    曾子小传 曾子名参,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年(周敬王十五年,鲁定公五年),死于公元前435年(周考王五年,鲁悼公三十二年),鲁国武城

  • 《容斋随笔·大观算学》译文与赏析

    大观算学大观算学 【原文】 大观中,置算学如庠序之制[1],三年三月,诏以文宣王为先师,兖、邹、荆三国公配飨[2],十哲从祀,而列自

  • 韦应物《答杨奉礼》全诗赏析

    多病守山郡,自得接嘉宾。不见三四日,旷若十馀旬。临觞独无味,对榻已生尘。一咏舟中作,洒雪忽惊新。烟波见栖旅,景物具昭陈。秋塘唯落叶,野寺不逢人。白事廷吏简,闲居文墨亲。高天池阁静,寒菊霜露频。应当整孤

  • 白居易《渡淮》全诗赏析

    淮水东南阔,无风渡亦难。孤烟生乍直,远树望多圆。春浪棹声急,夕阳帆影残。清流宜映月,今夜重吟看。

  • 张九龄《送苏主簿赴偃师》全诗赏析

    我与文雄别,胡然邑吏归。贤人安下位,鸷鸟欲卑飞。激节轻华冕,移官殉彩衣。羡君行乐处,从此拜庭闱。

  • 苏轼《顷年杨康功使高丽,还,奏乞立海神庙於板桥》全诗鉴赏

    退之仙人也,游戏於斯文。谈笑出奇伟,鼓舞南海神。顷者三韩使,几为蛟鳄吞。归来筑祠宇,要使百贾奔。我欲迁其庙,下数浮空群。移书竟不从,信非磊落人。公胡为拳拳,系此空中云。作诗颂其美,何异刻剑痕。我今已括

  • 杜牧《村行》全诗赏析

    春半南阳西,柔桑过村坞。袅袅垂柳风,点点回塘雨。蓑唱牧牛儿,篱窥茜裙女。半湿解征衫,主人馈鸡黍。 作品赏析袅袅:一作娉娉。

  • 【唐】李白《渡荆门送别》全诗原文、翻译、注释和赏析 - 诗词注释、鉴赏赏析和解读

    李白《渡荆门送别》原文:

    渡荆门外,见秋草一百里,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翻译:

    渡过荆门,眼前是绵延百里的秋草,

    我问过在哪里有酒店,牧童远指着杏花村。

    黄昏来临时心情烦闷,我驱车登高原。

    <

  • 《书墨》原文、注释和解析

    宋·苏轼 1 余蓄墨数百挺 2 ,暇日辄出品试之,终无黑者,其间不过一二可人意。以此知世间佳物,自是难得。茶欲其白 3 ,墨欲其黑;方求黑时嫌漆白,方求白时嫌雪黑,自是人不会事也 4 。 1苏轼(10

  • 唐寅《登庐山》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唐寅登庐山匡庐山高高几重,山雨山烟浓复浓。移家欲往屏风叠,骑驴来看香炉峰。江上乌帽谁涉水,岩际白衣人采松。古句摩崖留岁月,读之漫灭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