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
【注释】
选自庄子·齐物论。
彼:那。
是:这。
偶:对立。
枢:门上的转轴。这里指道的枢纽,即道的关键。
环中:圆环中空虚处。环,门上下两横槛的洞,圆空如环,以承受枢的旋转。
无穷:包括时间的无穷、空间的无穷、万物的无穷。
【赏析】
庄子探讨万物之源的“道”,认为道是一切自然世界、社会人心的本原。 因此,一切自然运转、社会变化、人心向背无不依归于道。庄子说:
“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
意思是:消除了彼此的对立(把对立的双方统一起来),叫做道的枢纽。 道的枢纽进入环的中空,便能应付无穷的变化。
环的作用在虚。庄子以门为例,说明虚的重要意义。庄子认为,掌握了道的关键,就像门枢纳入圆环中间的空虚处,旋转自如,便能顺应各种事物是是非非的无穷变化。
唐代著名诗论家司空图论及诗歌创作时,使用了庄子“得其环中”的含义,来说明诗歌意境的创造及其特点。他在二十四诗品·雄浑中说:“返虚入浑,积健为雄。……超以象外,得其环中。”这里,象,指客观物象,亦指作品描绘的艺术形象。所谓“超以象外,得其环中”,就是强调诗歌意境的妙处在其虚的部分上。司空图认为,诗境的创造必须由实出虚,充分发挥虚的部分的作用,而不能仅仅拘泥于具体描写的实的部分。“超以象外”有两重含义:一是观察描写现实生活时,不要受客观物景的限制,只见其表象,而要超越其形貌之外,发现其深含的意蕴。二是指鉴赏作品时,不要受作品所展现的物象(象、景)的局限,而要看到能充分体现诗人情思的象外虚境;创造作品时,塑造的形象要深有蕴涵。“得其环中”,指诗歌艺术意境构成过程中,虚的部分(象外之象,景外之景)支配一切,控制一切,在艺术意境创造中起决定作用。比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王维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等等,都必须从“超以象外,得其环中”的角度去理解,不受有形的、具体的、实的部分描写的束缚,方能领略其更丰富、更广闻的艺术空间,懂得这些诗句的妙处和美在哪里。
司空图强调指出,“超以象外,得其环中”的具体表现是“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孙联奎诗品臆说解释说:“‘不著一字’即‘超以象外’,‘尽得风流’即‘得其环中’。”
-
黄鹄一远别,千里顾徘徊。 ① 胡马失其群,思心常依依。 ② 何况双飞龙,羽翼临当乖。 ③ 幸有弦歌曲,可以喻中怀。 ④ 请为《游子吟》,泠泠一何悲。 ⑤ 丝竹厉清声,慷慨有余哀。 《长歌》正激烈,中心
-
【名句】但立直标,终无曲影 语出《旧唐书·崔彦昭传》。只要树立的是一根笔直的竿子,就不会有弯曲的影子。形容人只要行得端坐得正,就不用担心影子歪斜。标:标杆,古时用以测量日影、确定时间。
-
曾作关中客,频经伏毒岩。晴烟沙苑树,晚日渭川帆。昔是青春貌,今悲白雪髯。郡楼空一望,含意卷高帘。
-
〔济州官舍作〕[虫萧][虫肖]挂虚牖。蟋蟀鸣前除。岁晏凉风至。君子复何如。高馆阒无人。离居不可道。闲门寂已闭。落日照秋草。虽有近音信。千里阻河关。中复客汝颍。去年归旧山。结交二十载。不得一日展。贫病子
-
采薇 作者: 张镛 【本书体例】
-
小学一到五年级语文课本上的古诗词(一到五年级课本上的古诗词,共10首,请告诉我)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小学一到五年级语文课本上的古诗词,内容包括一到五年级课本上的古诗词,共10首,请告诉我,小学一~五年级语文书上的古诗,人教版语文小学一年级至五年级的古诗。语文第一册: 咏鹅 唐 骆宾王 鹅 鹅 鹅, 曲项像天歌。 白毛俘绿水, 红掌拨清波。 悯农 唐 李绅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
-
这是一首宫怨作品。此诗短短二十字,展示了一个深帷中寂寞的宫人的内心世界:她整日里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小苑莺歌歇,长门蝶舞多”,她听不到枝头莺歌,只看见蝴蝶纷飞,这里用一个“歇”字,暗示出春光无情,即将远逝,又以一“多”字
-
闲归日无事,云卧昼不起。②有客款柴扉,自云巢居子。居闲好芝术,采药来城市。③家在鹿门山,常游涧泽水。手持白羽扇,脚步青芒履。闻道鹤书徵,临流还洗耳。④ 作品赏析①诗题又作:“王迥见寻”。②闲归:又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观于古诗词的手抄报,内容包括关于古诗文的手抄报,关于古诗词的手抄报内容,关于古诗词手抄报图片。分成几部分:写一些古代诗,词,歌,赋·····或者分成不同时代,不同内容,不同特点;要不就写一些伟大的文人和他们的生平简介及诗文。 例如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家长会主题古诗词,内容包括家长会诗句,家长会适合朗诵的诗,家长会适合朗诵什么诗。(第一首)描写家长会的.诗句 桌低凳矮与孙同,遥忆学年朗朗声。 懊悔当初不努力,时催暮至事无成。 (第二首) 当今教育费神思,望子成龙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