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之《相鼠》译文、翻译、鉴赏和赏析
相鼠有皮,
人而无仪! (鲁无作亡。)
人而无仪,
不死何为?(鲁何作胡。)
(皮、仪、为,歌部。)
相鼠有齿,
人而无止!
人而无止,
不死何俟?(鲁何作胡。)
(齿、止、俟,之部。)
相鼠有体,
人而无礼!
人而无礼,
胡不遄死?(三家胡作何。)
(体、礼、死,脂部。)
〔译文〕
相鼠还有皮,人却没有威仪。人没有威仪,不死为什么呢?
相鼠还有牙齿,人却没有容止。 人没有容止,不死怎的?
相鼠还有肢体,人却不懂礼。人 不懂礼,还不赶快死。
〔评价〕
相鼠三章,章四句。这首诗 的宗旨,诗序认为:“相鼠刺 无礼也。卫文公能正其群臣而刺在 位,承先君之化无礼仪也。”诗中言人无礼仪,还不如鼠之有皮。这是旧 说。现代学者多数认为此诗是当时 人民对卫国腐朽统治者糜乱生活的 憎恨与咒骂。从全诗的思想内容看,此说可信。
相鼠这篇诗,在我国文学史 上是很有地位和影响的,是一首反 剥削、反压迫的诗,并与魏风·硕 鼠著名于世。诗中直接把斗争矛头 指向统治阶级(奴隶主阶级),发出 了切齿的呼喊:“相鼠有皮,人而无 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相 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 遄死?”这是诗人在咒骂,你们这些 连耗子都不如的东西,还活着干啥, 赶快死了吧!可见这种对立情绪是很激烈的。它像一把匕首,无情地刺 向腐朽没落的统治阶级。
相鼠是诗经中的名篇之 一,在艺术手法上也是很成功的。全 诗是把统治阶级和老鼠相比较。将 人与鼠相比,这很奇特,通过比较产 生极强的艺术效果,比的结果得出 这伙统治阶级是一群连禽兽都不如 的东西。相鼠“有皮”、“有齿”、“有 体”,可是统治阶级却“无仪”、“无 止”、“无礼”,这种比较产生了强烈、 鲜明的感情色彩,诗人对统治者的 憎恨之情力透纸背。这种对比手法, 在诗经中是常见的。诗中的相鼠, 据考证见人若拱,似有礼仪,故诗之 所以起兴也。明人陈第云:“似鼠颇 大,能人立。见人则立,举其前两足,若拱揖然。”又陆佃曰:“今一种鼠, 见人则交其前两足而拱,谓之礼鼠, 亦或谓之拱鼠。”韩愈联句云: “礼鼠拱而立。”
该诗形式四言一句,四句一章,一章一韵。富于变化。章节重叠,反 复咏唱,用以加强抒情的感染力。正 如陈子展所说:“恶之欲其死,反复 言之,见其恶之深也。”
-
[原 文] 大道①之②行③也,天下④为⑤公⑥,选贤与能⑦,讲信⑧修睦⑨。 故⑩人不独(11)亲其亲(12),不独子其子(13),使老(14)有所(15)终(16),壮(17)有所用(18),幼(19)
-
(宋)姜夔 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此词作于宋宁宗庆元三年(1197)元夕夜
-
宋·范成大2三则·之一三日,始泛湘江,自此至六日,早暮行,倦则少休,不复问地名。
-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辉。浮云无定端。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鸾。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行一作悲)(此诗一作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
-
古文·察今 《吕氏春秋》上胡不法先王之法(1)?
-
【原题】:兰亭次韵(相传萧翼窃《兰亭记》掀阅,百花一时尽开)
-
李觏的这首《忆钱塘江》,独辟蹊径,与众不同。诗人在诗中不写气势恢宏的钱塘江潮,而以“醉”这一传神的诗眼统摄全篇,形象生动地反映了醉眼中夕阳映照下的钱塘江奇景。 诗的前两句“昔年乘醉举归帆,隐隐山前日半衔”,写诗人当年乘醉行船归来,一
-
东门之池 作者: 张毅蓉 【本书体例】
-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 [3] 。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 [4] 。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 [5] 。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6] 。去子之
-
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解题】 这是一首托物抒情的咏物诗。雨是物,喜是情。诗在托雨之物,抒喜之情。诗的四联写了春雨、雨状、雨势、雨后四个可喜。一可喜由感雨而来,二可喜由听雨而来,三可喜由看雨而来,四可喜由想雨而来。诗中深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