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骖鸾录三则》原文|翻译|赏析
宋·范成大2
三则·之一
三日,始泛湘江,自此至六日,早暮行,倦则少休,不复问地名。湘江岸,小山坡陀3,其来无穷,亦不间断,又皆土山,略无峰峦秀丽之意,但荒凉相属耳4。
1 骖鸾录:范成大日记作品。一卷。作于1172年,时作者由中书舍人出知广西静江府,次年到达桂林,沿途所记而成此书。2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吴郡(今江苏省吴县)人,南宋诗人。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3 坡陀:不平坦。4 属:连。
【析点】 这一则五十六字的短记,实是概括了往桂林赴任时四天的行程。“泛湘江”水路前往,逆水行船,船速不会很快,正是观赏江景的好机会,但作者却连询问两岸地名的兴致都没有了,只顾“早暮行,倦则少休”。作者何以兴致如此低落? 要知道范成大此行是因在朝廷忤犯了当权者才不得留在京城临安(杭州)而出外任的,这是范成大仕途的一个大逆转。所以他无心赏景,而且沿江之景也被暗淡的心情涂上了灰暗的色调——荒凉连着荒凉,压得人透不过气来。
不过,范成大毕竟是诗人,他对荒凉也进行了诗的描述:两岸的小山以“坡陀”二字概写那单调起伏之势。尤其是“其来无穷,亦不间断”八个字,以拟人手法描述座座小山不间断地迎面而来,实是以山不断前来的动态,抒写了人于舟船之上前行的错觉——不觉船之行进,只觉景之后退,写来还是相当灵动的。不过,都是“土山”,无树无花,无峰无峦,绝无秀丽可言,只余下“荒凉相属”了。
请注意,作者在对荒凉之景的描述上,是从“有”和“无”两方面落笔的:“无”的是“峰峦秀丽”,“有”的是“坡陀”、“土山”,而且“无”是“略无”,无到一点也没有,那“有”的却是“来无穷”、“不间断”。一“有”一“无”,其实都是“无”,有荒凉,无美景。
古代诗文中,写景者几乎都是写美景,范成大这段“丑景”也就因其“另类”而可贵了。
梁钦
三则 ·之二
七日,宿衡山县。西望岳山1,苕荛半空2。湘中山既皆冈阜3,迤逦至岳山4,乃独雄尊特起5,若众山逊其高寒者。
1岳山:衡山,又称南岳。2苕荛 (tiao yao):遥远的样子。3阜:土山。4迤逦:曲折绵延的样子。5特起:卓然而立。
【析点】 连日尽观土山,令人乏味,西望衡山,“苕荛半空”,自然心神为之一振。作者以众多土山衬出衡山的“雄尊特起”,再以众山如同“逊其高寒”的比喻,突出了南岳不与冈阜为类、雄峻高拔的气势。寥寥数笔,作者真把南岳衡山写活了。在这短短的描述中,我们隐约感到,范成大借鉴了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描写西山的手法。永州的西山在湖南,衡山也在湖南,这之中因联想而借鉴是很自然的,更何况他九日的日记里还提及柳宗元所书的般舟和尚碑呢!
任文京 梁钦
三则 ·之三
十日,行舟数里,即再见南岳峰,崛敦可尊而仰1。带江别有小山一重,山民幽居点缀其上。桃李花方发,望之如临皋道中2。卢仝诗“湘江两岸花水深3”,至此方有句中意。
1崛敦:突起。2临皋(gao):在浙江,景色优美。3卢仝:唐代诗人。此处所引诗句见有所思。
【析点】 作者告别衡山继续溯江而行。“再见南岳峰”之“再”字,让我们想见湘江的迂回曲折;“崛敦可尊而仰”则是远观南岳峰的感受了。此时江边风景与开头所见也大不一样,“山民幽居点缀”,富有生活气息;桃花李花正开,南国春意盎然;引出唐人诗句使两岸景物充满诗情画意,“至此方有句中意”,又照应了三日至六日的日记,我们知道,此刻范成大的心情也渐渐地由暗淡而开朗了
-
这首词是登高怀人之作。词中句句有韵,而且韵脚金用入声字,读来有一句一哽咽之感。 起头“愁脉脉”三个字直抒胸臆,写自己心中积郁着脉脉的愁绪。其下全为景物描写,但因有“愁脉脉”三字贯头,故此下所有的景语亦为情语。“目断江南江北”紧接“愁
-
蜗角斗争,左触右蛮,一战连千里。君试思、方寸此心微。总虚空、并包无际。喻此理。何言泰山毫末,从来天地一稊米。嗟大小相形,鸠鹏自乐,之二虫又何知。记跖行仁义孔丘非。更殇乐长年老彭悲。火鼠论寒,冰蚕语热,
-
[宋]陆游国仇未报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何当凯还宴将士,三更雪压飞孤城。这首诗共二
-
白居易《送王十八归山寄题仙游寺》原文|赏析|鉴赏|解读|意境
白居易《送王十八归山寄题仙游寺》 白居易 曾于太白峰前住,数到仙游寺里来。 黑水澄时潭底出,白云破处洞门开。 林间暖酒烧红叶,石上题诗扫绿苔。 惆怅旧游无复到,菊花时节羡君回。 这首诗借送友人归山而抒
-
今朝览明镜,须鬓尽成丝。行年六十四,安得不衰羸。亲属惜我老,相顾兴叹咨。而我独微笑,此意何人知?笑罢仍命酒,掩镜捋白髭。尔辈且安坐,从容听我词。生若不足恋,老亦何足悲。生若苟可恋,老即生多时。不老即须
-
匈奴自单于以下皆亲汉,往来长城下。 汉使马邑下人聂翁壹奸兰出物与匈奴交 [5] ,详为卖马邑城以诱单于 [6] 。单于信之,而贪马邑财物,乃以十万骑入武州塞。汉伏兵三十馀万马邑旁,御史大夫韩安国为护军
-
这是一首写景的七言诗,表现了暮春时节的景象和诗人的感受。 诗的前两句写景为主,后两句由景生情,抒发了自己的生活态度和追求。花落了虽又重开,燕子离去了还会回来,然而那眷恋春光的杜鹃,却半夜三更还在悲啼,不相信东风是唤不回来的。 诗中的
-
【析】 《社戏》创作于1922年10月。作品通过叙说自己两次看中国戏的经历,自然回忆起儿时观社戏的景况,通过对一群农村少年儿童生活的描绘,热情地歌颂了农村孩子的质朴、热情和无私的精神世界,同时抨击了旧
-
鹰犬一何骄,霜明远近郊。鸾皇不触网,狐兔自充庖。熠熠流鸣镝,纷纷过绿髾。雄飞侵汉下,杀气与云交。翦棘争探穴,摧林竞覆巢。惟开三面者,盛德播弦匏。
-
孤云出岫本无依,胜境名山即是归。久向吴门游好寺,还思越水洗尘机。浙江涛惊狮子吼,稽岭峰疑灵鹫飞。更入天台石桥去,垂珠璀璨拂三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