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王粲登楼”的出处、意思和举例
典源出处三国志 ·魏书·王粲传:“ (王粲) 年十七,司徒辟,诏除黄门侍郎,以西京扰乱,皆不就。乃之荆州依刘表。表以粲貌寝而体弱通侻 (tuo),不甚重也。表卒。粲劝表子琮,令归太祖。”文选·王粲 〈登楼赋〉 李善注引盛弘之 荆州记:“当阳县城楼,王仲宣登之而作赋。”刘良注:“仲宣避难荆州,依刘表,遂登江陵城楼,因怀归而有此作,述其进退危惧之状。”王粲 登楼赋:“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览斯宇之所处兮,实显敞而寡仇。挟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长洲。背坟衍之广陆兮, 临皋之沃流。北弥陶牧,西接昭丘。华实蔽野,黍稷盈畴。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遭纷浊而迁逝兮,漫逾纪以迄今。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凭轩槛以遥望兮,向北风而开襟。平原远而极目兮,蔽荆山之高岑。路逶迤而修回兮,川既漾而济深。悲汩乡之壅隔兮,涕横坠而弗禁。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钟仪幽而楚奏兮,庄舄显而越吟。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 ……夜参半而不寐兮,怅盘桓以反侧。”
释义用法三国时王粲字仲宣,年少有奇才,他见当时长安一带战乱,而往荆州依附刘表,刘表不重用他,他很不得意,又远离家乡,因而登城楼作赋,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及思念故乡的心情。后以此典表现羁旅他乡,怀念故土的情怀; 或以“依刘”等指依附他人。
用典形式
【刘依】 元·耶律楚材:“有材希晋用,失志欲刘依。”
【事刘】 明 ·陈子龙:“从军神武终依魏,作赋悲凉且事刘。”
【依刘】 唐·罗隐:“道穷漫有依刘感,才急应无借寇期。”宋·陈策:“问旧日王郎,依刘有地,何事赋幽愤?”明 ·张含:“登楼莫作依刘赋,奉使曾传谕蜀书。”清·顾有孝:“入洛陆机 新作赋,依刘王粲故多愁。”
【登楼】 唐 ·元稹:“登楼王粲望,落帽孟嘉情。”宋 ·文天祥:“横槊题诗,登楼作赋,万事空中雪。”清·王夫之:“登楼有赋依州牧,长揖无门傲酒徒。”清·秋瑾:“对菊难逢元亮酒,登楼愧乏仲宣才。”
【王粲赋】 唐·元稹:“栖栖王粲赋,愤愤屈平篇。”明 ·何景明:“去国尚思王粲赋,逢时空惜贾生才。”
【王粲楼】 唐·张九龄:“自守陈蕃榻,常登王粲楼。”
【仲宣哀】 唐·杜甫:“苍茫步兵哭,展转仲宣哀。”
【仲宣赋】 宋·陈与义:“待予去扫仲宣赋,走马还朝亦未迟。”
【仲宣楼】 唐·杜甫:“戎马相逢更何日,春风回首仲宣楼。”宋 ·陆游:“霜露初侵季子裘,山川空赋仲宣楼。”金 ·高宪:“草封诸葛庙,烟锁仲宣楼。”清 ·黄景仁:“忧来更上仲宣楼,一剑期将知己酬。”
【非吾土】 南朝宋·鲍照:“此土非吾土,慷慨当诉谁?”宋·陆游:“唤作主人元是客,知非吾土强登楼。”
【依刘表】 唐·李商隐:“自是依刘表,安能比老彭?”唐 ·杜甫:“径欲依刘表,还疑厌祢衡。”唐·清江:“公子道存知不弃,欲依刘表住南荆。”
【赋异乡】 宋·陈师道:“马游从昔哀吾老,王粲当年赋异乡。”
【赋登楼】 宋·苏轼:“无事会须成好饮,思归时欲赋登楼。”宋 ·范成大:“离合纷纷怕远游,远游仍怕赋登楼。”金·元好问:“自古江山感游子,今人谁解赋登楼。”
【登楼赋】 宋·苏轼:“应念苦思归,登楼赋王粲。”宋 ·周密:“持杯顾曲,登楼赋笔,杜郎才减。”
【粲公楼】 唐·杜牧:“含情碧溪水,重上粲公楼。”
【粲登楼】 清 ·黄景仁:“离击筑,驩弹铗,粲登楼。仆虽不及若辈,颇抱古今愁。”
【王粲依人】 清 ·余京:“庑下梁鸿谁共语,楼台王粲尚依人。”
【王粲登楼】 唐·戴叔伦:“陈琳草奏才还在,王粲登楼兴不赊。”宋·周密:“故国山川,故园心眼,还似王粲登楼。”
【去国王粲】 唐·杜甫:“伤时愧孔父,去国同王粲。”清·顾炎武:“论都念杜笃,去国悲王粲。”
【仲宣怀远】 宋·李清照:“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
【依人王粲】 明 ·岑征:“避地少陵犹寄食,依人王粲漫从军。”
【思乡王粲】 清·毛奇龄:“念母徐生终去魏,思乡王粲故依刘。”
【登临仲宣】 清·蒋敦复:“登临仲宣罢赋,望湘云渺然湘浦。”
【登楼王粲】 明 ·刘基:“问登楼王粲,镜中白发,今宵又添多少。”清·顾湄:“伏阙陈东还痛哭,登楼王粲独飘零。”
【飘零王粲】 明 ·陈子龙:“飘零顾予同王粲,狂简何人荐祢衡。”
【王生悲异国】 明 ·唐寅:“不是王生悲异国,自缘风物重沾襟。”
【王粲殊方泪】 清·徐作肃:“王粲殊方泪,李膺清节殃。”
【王粲赋归欤】 明 ·邝露:“此去樊城望京国,定从王粲赋归欤。”
【信美非吾土】 晋·潘岳:“信美非吾土,只搅怀归志。”金·元好问:“生平王粲,而今憔悴登楼,江山信美非吾土。”
【高楼忆仲宣】 清·王夫之:“迢遥星棹依元礼,萧瑟高楼忆仲宣。”
-
夏衣始轻体,游步爱僧居。果园新雨后,香台照日初。绿阴生昼静,孤花表春馀。符竹方为累,形迹一来疏。
-
文征明(公元1470—1559年)初名璧,字征明,以字行,更字征仲,号衡山居士,明长洲(今江苏吴县)人。明代著名书画家。少时学文于吴宽,学书法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又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相切磋,人称
-
【题 解】本文是作者于熙宁初年(1068)擢为南康郡守时写下的。在此期间,他曾亲自率领属
-
“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出处】 唐李白 《长相思之二》 【翻译】 赵瑟刚刚停弹,蜀琴便奏起来 了。借用蜀琴的典故,并用凤凰柱、鸳鸯弦来隐喻夫妻之间的 和谐气氛。 注: 赵瑟,相传赵国的女子长于弹瑟。凤凰柱,指刻成凤凰形的瑟
-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 指外因和内因存在辩证关系,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促使事物发展变化。毛泽东《矛盾论》:“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
贯云石己到黄昏祷告天, 焚起香烟。 自从他去泪涟涟, 关山远, 抛闪的奴家孤枕独眠
-
名言: 位益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益厚而慎不敢
-
黄宗羲 有生之初 (1) ,人各自私也 (2) ,人各自利也;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 (3) ,有公害而莫或除之。有人者出 (4) ,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 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
-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 ① ,生庄公及共叔段 ② 。庄公寤生 ③ ,惊 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请于武公 ④ ,公 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⑤ 。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干部教育培训教材•生态文明建设卷
【3608】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干部教育培训教材•生态文明建设卷(马建堂总主编,张孝德主编,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2 4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