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我的心默默无声 [希伯来]《圣经》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我的心默默无声 [希伯来]《圣经》

我的心默默无声,专等候神,

 我的救恩是从他而来。

惟独他是我的磐石,我的拯救;

 他是我的高台,我必不动摇。

你们大家攻击一人,把他毁坏,

 如同毁坏歪斜的墙,将倒的壁,

 要到几时呢?

他们彼此商议,

 专要从他的尊位上把他推下;

他们喜爱谎话,

 口虽祝福,心却咒诅。

我的心哪!你当默默无声,专等候神,

 因为我的盼望是从他而来。

惟独他是我的磐石,我的拯救;

 他是我的高台,我必不动摇。

我的拯救,我的荣耀,都在乎神;

我力量的磐石,我的避难所,

 都在乎神。

你们众民当时时倚靠他,

 在他面前倾心吐意。 

 神是我们的避难所。

下流人真是虚空,

 上流人也是虚假,

放在天平里就必浮起;

 他们一共比空气还轻。

不要仗势欺人,

 也不要因抢夺而骄傲;

 若财宝加增,不要放在心上。

神说了一次、两次,

 我都听见,

 就是能力都属乎神。

主啊!慈爱也是属乎你,

 因为你照着各人所行的,

 报应他。

(孙小平译)

【赏析】

这首诗选自旧约·诗篇,是第62首。诗篇是圣经中篇幅最长的一卷,分5卷,共收录150首作品。这些作品的时间跨度横跨数百年之久,最早的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最晚的则是公元前2世纪的作品,是希伯来人的一部重要诗歌集。诗篇中的诗作大多注有作者姓名,其中有73首标明是以色列——犹太王国的创立者大卫所作,故诗篇又有“大卫的诗”之称。

诗篇中的诗每篇可独立成章,它们表达了人类内心深处的情感和体验,如孤独、羞愧、罪恶、恐惧、憎恨、快乐、死亡等,这可说是诗篇的特色之一。圣经中的大部分篇章都是上帝对人的教诲、训诫和许诺,而诗篇则是人向上帝言说,是人向上帝述说着人类真实的生活。诗篇中的诗大部分是颂神诗和祈祷诗,其主题是颂扬上帝的伟大,祈求上帝的庇佑。颂扬和祈祷这两种主题经常是联系在一起的,因为人向上帝的祈祷为上帝所知晓并得到回应,这进而又激发了祈祷者对上帝的颂扬。

我的心默默无声是一首颂神诗,诗前标注是大卫所作。全诗着力突出两个主题,稳定性和确定性,这亦是宗教吸引人之所在。人处于茫茫宇宙之中,有时会觉得自己把握不了这个世界,不知自己在这世界中处于怎样一个位置,不知自己在这世界中该何去何从,而宗教正是给人在一个不确定的世界中提供一种稳定的力量。

先说“稳定”,这一主题通过诸多意象表现出来。首先是“磐石”、“高台”和“避难所”这一组意象。在现实生活中,这些意象代表着稳定性,它们给人的感觉就是安稳、安全,这与神之于人的感觉是一致的,因此作者在诗中三番两次地重复着这些意象。但是,总是强调这些意象不免给人单调乏味之感,因此作者又巧妙地在诗中插入了另一组意象,这就是“歪斜的墙、将倒的壁”、“虚空”、“虚假”和“空气”。这些意象与前一组意象恰成对比,它们给人的感觉就是岌岌可危、不可倚靠,而且两相对比,更能使人感觉到神的伟大,能得到神的庇佑是多么重要。

再说“确定”,这一主题主要通过选词用句表现出来。全诗重复出现了两个形容词“专”和“惟独”,两个动词“在乎”和“属乎”,这些词体现了神的唯一确定性,它们造成的效果就是使人相信,拯救人类的只有唯一确定的神。全诗的句式也有其特点: 以“神”或“他”做主语时,则宾语变化,主语不变;以“神”或“他”做宾语时,则主语变化,宾语不变。这种句式特点使人在诵读过程中形成这样一种印象,即万事万物都归结于神。万物在变,而神不变,这就是一种确定性。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这首诗的结构。很明显,第一诗节与第三诗节基本相似,只是变动了个别词而已,这种重复叠唱的结构既具有艺术上的美感,也造成了语义的深化。较为不易看出的则是全诗首尾的呼应。全诗起首的“默默无声”其实与结尾的“听见”是互相对应的,正是由于心灵完全的信仰于神,“专等候神”,它才能够在纷纷攘攘的尘世中不为各种诱惑所动,保持一份沉静,只有如此,心灵才有可能“听见”神的教诲和训诫,最终得到神的报应。

(程禾)

猜你喜欢
  • “闵子骞单衣顺母”注释、译文和评说

    周,闵损,字子骞,早丧母。父娶后母,生二子,衣以棉絮;闵损,衣以芦花。一日,父令损御车;体寒失鞭。父察知其故,欲出后母。损曰:“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子寒。” 后母闻之,卒悔改。有诗颂之。 ① 诗曰:闵氏

  • 《遣怀》

    [唐]杜荀鹤 驱驰歧路共营营,只为人间利与名。 红杏园中终拟醉,白云山下懒归耕。 题桥每念相如志,佩印当期季子荣。 漫道强亲堪倚赖,到头须是有前程。 《遣怀》为杜荀鹤书写人生体验之作。诗的一、二两句总

  •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杜甫的诗句

    根据"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这句诗,体现了作者杜甫对人生的独特见解。上一句"人生亦有情,动如参与商"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无常的感悟。下一句可能是"错落如斯多矣难",意指人生的经历错综复杂,充满了各种困难和挑战。 文章如下: 杜甫的这句诗道出了他对于人生的独到理解。他认为人的一生往往无法彼此相遇,彼此交流,就如同参与商贸的人一样不断地忙碌。这种忙碌却往往使人流于表面,无法真正相互理解与接纳。 人生亦有情,动如参与商。这句诗是上一句的延伸,表达了杜甫对于人生无常的感悟。正如商贸活动中充满了变数

  • 王翃《客中九日》诗词原文、赏析、解读

    王翃 细雨成阴近夕阳,湖边飞阁照寒塘。 黄花应笑关山客,每岁登高在异乡。 “九日”即旧历九月九日重阳节。古人有在这一日登高游玩的习俗,文人又多以之入诗。王翃此篇,便是写在异乡度重阳的感受。 “重阳”之

  • 《轻与惰是学者之大病.矫轻警惰,即是治病之方,然离却“主敬存诚”四字不得.》什么意思

    《轻与惰是学者之大病。矫轻警惰,即是治病之方,然离却“主敬存诚”四字不得。》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清·张伯行

  • 石门新营所住,四面高山,回溪石濑,茂林修竹

    [南北朝]谢灵运跻险筑幽居,披云卧石门。苔滑谁能步,葛弱岂可扪?袅袅秋风过,萋萋春草

  • 《正午牡丹》原文|翻译|赏析

    宋·沈括2藏书画者,多取空名,偶传为钟、王、顾、陆之笔’ ,见者争售4,此所谓“耳鉴

  • 《新柳赏析》

    司空曙的《新柳》,一“欺”一“妒”一“撩乱”,形象生动地揭示了新贵们一副小人得势的嘴脸。“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末一句,点明他确乎是位平步青云的暴发户。

  • 苏轼《再用前韵寄莘老》全诗鉴赏

    君不见夷甫开三窟,不如长康号痴绝。痴人自得终天年,智士死智罪莫雪。困穷谁要卿料理,举头看山笏拄颊。野凫翅重自不飞,黄鹤何事两翼垂。泥中相従岂得久,今我不往行恐迟。江夏无双应未去,恨无文字相娱嬉。(黄庭

  • 李商隐《七月二十九日崇让宅宴作》全诗赏析

    露如微霰下前池,风过回塘万竹悲。浮世本来多聚散,红蕖何事亦离披?悠扬归梦惟灯见,□落生涯独酒知。岂到白头长只尔,嵩阳松雪有心期。 作品赏析注:□字为[氵镬]。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