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秀石疏林图卷》全诗|鉴赏|赏析|意境解读
赵孟頫
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
若还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
赵孟頫(1254—1322),元杰出书画家。湖州(今浙江吴兴)人,字子昂,号松雪道人、甲寅人、水晶宫道人、敢死军医人、在家道人、太上弟子、三宝弟子。人或因其居第、字号、仕职、封赠、出身、谥号等而称之为赵吴兴、赵鸥波、昂翁、赵松雪、赵王孙、赵集贤、赵学士、赵承旨、赵荣禄、赵魏公、赵文敏、天水松雪翁、天水王孙等。
赵孟頫是宋宗室,入元后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封魏国公,“荣际五朝,名满四海” (图绘宝鉴卷五)。赵孟頫擅长于画人物、鞍马、竹石、山水,强调“作画贵有古意, 若无古意,虽工无益。”(论画)他以“复古”来纠正南宋院画的积弊,开创了一代“文人画”的新风,实际上是一种革新。他也是书法大家,书体圆转遒丽,名贯天下。 铁网珊瑚云: “魏公书名天下,其真、行、篆、籀,皆造古人地位,复能以飞白作石,金错刀作墨竹,则又古人所鲜能者。”传世书迹有洛神赋、 道德经、 胆巴碑、 临黄庭经、四体千字文等。传世画作有鹊华秋色图、 秀石疏林图、 洞庭东山图、 秋郊饮马图等。
赵氏秀石疏林图卷今存,但赵氏此诗所述内容并不局限于秀石疏林图卷,而是强调书画相通,提倡以书入画,所以我们可以联系赵氏存世的同类作品如枯木竹石图和怪石晴竹图卷等来深入剖析他的这一独到的主张。
诗的首句“石如飞白木如籀”,意思是说,画石头要用书法中的“飞白”笔法,画树木要用书法中的“籀书”笔法。“飞白”是一种特殊的用笔方法或书体,如用枯笔写成,丝丝露白。此体传为汉代蔡邕所首创。宋代黄伯思东观余论说:“取其若丝发处谓之白,其势飞举谓之飞。”赵孟頫画山石,有三种笔法:一是披麻皴,用笔简细,中锋尖笔,继承了董源的笔法;二是卷云皴,笔法细密,笔性浑柔, 继承了李成、郭熙的笔法;三是飞白,是他继承前人技法而又有所发展的笔法。试观秀石疏林图卷上的左面那块大石,以及枯木竹石图上那块大石,便都是用的飞白笔法,枯笔直扫而下,皴擦并用,丝丝露白,有龙飞凤舞之势,显得极其生动。而此两图之枯木、垂藤,则用籀文笔法,笔笔都用中锋,树梢铦利劲直,极有精神,树干、藤干曲折处宛曲如弓,蟠屈多姿。赵孟頫是书画兼长的大师,故融书法之技巧入画,能运用自如,得心应手,达到极高的水平。
诗的第二句是“写竹还应八法通”,意指画竹的方法是与书法中的“永字八法”相通的。所谓“永字八法”, 是指以“永”字点画写法为例,说明正楷点画用笔以及组织的方法。唐张怀瓘玉堂禁经·用笔法说: “八法起于隶字之始,后汉崔子玉历钟、王已下,传授所用八体该于万字。 ” 法书苑说: “王逸少工书十五年偏工‘永’字,以其八法之势能通一切。八法谓侧(点)、勒(横画)、弩(竖画)、趯(钩)、策(仰横)、掠(长撇)、啄(短撇)、磔(捺)也。”唐、五代已有墨竹,宋代已有专工墨竹的画家,到了元代,种族压迫特严,士大夫将佛老出世观念渗透到美学思想中,他们热衷于清淡的水墨写意,追求笔墨情趣,追求以素净为贵的境界,因而墨竹、墨梅、墨禽等文人写意画便大大流行起来,不仅出现了许多专门的名家,如李衎的墨竹, 王冕的墨梅,而且很多山水画家也都兼善墨戏,赵孟頫便是其中很突出的一位。他的妻子管道升也是墨竹名家,其源出于文同,劲挺有骨,笔笔疏秀。如今我们观赏赵氏的秀石疏林图卷、枯木竹石图以及怪石晴竹图卷,石上所画三两株墨竹,笔法峭劲,枝叶繁密,与其夫人的风格不同,原来他确实贯彻了“写竹还应八法通”的原则,将书法中的“金错刀”笔法运用来画竹了。“金错刀”又称“金索书”,为李后主所创,其笔法特点,正如谈荟所说, “作颤笔樛曲之状,遒劲如寒叶霜竹”,所以用来画竹是非常传神的。
诗的最后两句“若还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是强调书画用笔同法论的。在这首诗的后面,赵孟頫还写下如下一段话: “柯九思善写竹,尝自谓,写干用篆法,枝用草书法,写叶用八分法,或用鲁公撇笔法,木石用金钗股、屋漏痕之遗意。”可见他还总结了柯九思的经验。此外,跟赵同时的汤垕在画鉴中亦有此论,如说韦偃画马, “笔力劲健,骏尾可数,如颜鲁公书法”。因此,赵氏的书画用笔同法论,不仅继承了前人如张彦远、郭熙等人的理论,还总结了自己和同时代画家的许多宝贵经验,对于文人写意画笔精墨妙优良传统的形成,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
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 王者与友处, 霸者与臣处, 亡国与役处。诎指而事之, 北面而受学, 则百已者至; 先趋而后息, 先问而后嘿, 则什己者至; 人趋己趋, 则若己者至; 冯几据仗, 眄视指使
名言: 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 王者与友处, 霸者与臣处, 亡国与役处。诎指而事之, 北面而受学, 则百已者至; 先趋而后息, 先问而后嘿, 则什己者至; 人趋己趋, 则若己者至; 冯几据仗,
-
考辨伪书专著。三卷。明胡应麟著。刊刻于明万历年间。(撰者事迹参见“《少室山房类稿》”条) 唐宋以还,赝书代作,作者日传,有人不察,尽信不疑,致使谬种流传,为害非浅,而辨伪专著甚少。应麟有感于此,著成《
-
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独立苍茫醉不归。日暮天寒,归去来兮。探梅踏雪几何时。今我来思。杨柳依依。白石江头曲岸□。一片闲愁,芳草萋萋。多情山鸟不须啼。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作品赏析【注释】①词作于淳熙元年(1174)春,时稼
-
散文·诸子散文·墨子《兼爱上》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治乱者何独不然!
-
《海棠·水龙吟海棠》咏海棠诗鉴赏 王沂孙世间
-
(唐)罗隐 入郭登桥出郭船①,红楼日日柳年年②。 君王忍把平陈业③,只换雷塘数亩田④。 【题解】 隋炀帝陵在扬州西北雷塘,俗称皇墓墩。炀帝先葬于江都宫西院,唐高祖李渊平定江南后,复以帝礼改葬于今址。陵
-
抱琴开野室,携酒对情人。林塘花月下,别似一家春。
-
唐·温庭筠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这首小令
-
万人鼓噪慑吴侬,犹是浮江老阿童。欲识潮头高几许,越山浑在浪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