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翥《晓出黄山寺》原文|赏析|鉴赏|解读|意境
高翥晓出黄山寺
高翥
晓上篮舆出宝坊,野塘山路尽春光。
试穿松影登平陆,已觉钟声在上方。
草色溪流高下碧,菜花杨柳浅深黄。
杖藜切莫匆匆去,有伴行春不要忙。
高翥是南宋江湖派诗人。作诗浅畅如话,时露才情。这首七律具有纯朴自然的美趣,富有生活气息。
首联“晓上篮舆出宝坊,野塘山路尽春光。”第一句破题——晓出黄山寺。“篮舆”就是竹轿。“宝坊”是对寺庙的尊称。诗人清早从黄山寺出来,乘上竹轿,准备下山。第二句点春光。那时天刚破晓,诗人坐在轿上,只觉空气新鲜,春风扑面。乍离那庄严佛寺,忽领略这一片春光。野塘、山路,秀美怡人,不免兴起游春的情致。
颔联“试穿松影登平陆,已觉钟声在上方。”上联写出寺; 此联写下山。轿行甚速,在蜿蜒的山路上,穿过松林密叶,迤逦行来,不觉已到山脚。诗人目不暇接地领略着明媚春光,根本没有注意行程。忽然听到钟声隐隐,才意识到黄山寺的晨钟声已在很远的上方,而自己已不知不觉地登上平陆了。这一联不直述山行,却从“穿松影”、“觉钟声”,侧面写出“上方”与“平陆”的长距离。文字酣畅,联对流转,把诗人的愉悦心情表达出来了。
颈联“草色溪流高下碧,菜花杨柳浅深黄。”这时的诗人已经从竹轿下来,自己拄着藜杖闲步了。他尽情地、专注地欣赏那春天的田野,溪水是绿的,溪畔的春草也是绿的。地面、水面,绿成一片,畦上的菜花是深黄的,路边的杨柳是浅黄的,深黄浅黄互为映衬,绿色、黄色、色调鲜明,呈现了春之活力与生趣。
尾联“杖藜切莫匆匆去,有伴行春不要忙。”用诗人的思想活动作结,一面表示他对春光的眷恋,一面为我们留下久远的回味。“杖藜”就是以藜茎作杖。这是倒叙法,上联的观赏春光正是杖藜闲步的收获。诗人还诚恳地告诉我们: 观赏春光,只宜下轿步行,慢慢体会,不能忙忙赶路,走马看花。他珍惜春光,嘱咐“切莫匆匆”。他热爱生活,最好“有伴行春”,强似独自。
值得注意,这首诗调动了各种手段描摹春光: 次句点出“春光”二字,“野塘山路尽春光”是概写春光。颔联拟不及春光,只写诗人为领略春光而忘情,不觉已到山下,这是暗写春光。颈联描摹春日田野,色调美艳,是正写春光。尾联写诗人谈如何领略春光,结束了诗人行春的这段经历。
结合春光的描写,诗人表现了健康的意绪,爽快的心情,这和诗的美趣同样地感染读者。
-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以从其根; 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逆其根, 则伐其本, 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 万物之终始也, 死生之本也, 逆之则灾害生, 从之则
名言: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以从其根; 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逆其根, 则伐其本, 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 万物之终始也, 死生之本也, 逆之则灾害生,
-
伊水分来不自由,无人解爱为谁流。家家抛向墙根底,唯我栽莲越小楼。水色波文何所似,麹尘罗带一条斜。莫言罗带春无主,自置楼来属白家。日滟水光摇素壁,风飘树影拂朱栏。皆言此处宜弦管,试奏霓裳一曲看。霓裳奏罢
-
《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交友类名言赏析《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原题】:过陈济之精舍看写山水图忽听糟床酒声便敲青螺佐饮成醉
-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自笑营闲事,从朝到日斜。浇畦引泉脉,扫径避兰芽。暖变墙衣色,晴催木笔花。桃根知酒渴,晚送一瓯茶。
-
信马寻春踏雪泥,醉中山水弄清辉。野僧不用相迎送,乘兴闲来兴尽归。
-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都子新歌有性灵,一声格转已堪听。更听唱到嫦娥字,犹有樊家旧典刑。
-
[近代]龙鸣剑浩气英风死不磨,古祠遗像照沧波。史公椽笔分明在,千载光争日月多。龙鸣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