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注释】
选自宋代苏轼前赤壁赋。
白露:秋天的露气。
纵:任凭。
一苇:代指扁窄的小船。
所如:所能航行之处。
凌,在上。
万顷:宽阔的江面。
【赏析】
北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苏轼贬为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团练副使,七月,苏轼夜游赤壁,写了赤壁赋,因同年十月还写有后赤壁赋,故世人称之为前赤壁赋。关于写作此赋的缘由,苏轼在与范子丰的信中曾有记述:“黄州少西,山麓斗入江中,石室如丹,传云曹公败所——所谓‘赤壁’者;或曰非也。……今日李委秀才来相别,因以小舟载酒饮赤壁下。李善吹笛,酒酣作数弄,风起水涌,大鱼皆出,山上有栖鹘,亦惊起。坐念孟德、公瑾如昨日耳!”
赤壁赋文辞、意境兼美,首段描绘新秋赤壁夜景,一开始便勾画出一幅奇丽的景象,令人神往: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意思说:月光下,江面白露横生,水光闪耀,直接云天。任凭小船漂流,驰向茫茫无边的江面。
静谧的夜,水天茫茫,月光照临下,江面上波光闪耀,上接云天,这些优美而有灵性的语言,将读者带入到一个优美而奇妙的图画中。这些眼前仿佛可感的形象,相互交融,构成了一个静美、明朗而有生气的境界,如诗如画,文情诗意兼美。坐在一叶小舟上,置身茫茫无际的江流中,心中油然而生的,就是一种超然物外、于世无涉的情感,所以作者想要“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了。
这一句,奇词丽句,恍若仙境,增添了一种惝恍迷离的情趣,置身其间,很自然地便会受到感染,产生出与作者相同的意趣,也想月夜乘舟,在万顷茫茫之间,纵之如之,去感受无拘无束,超尘拔俗的快感了。
-
桐叶封弟辩桐叶封弟辩 唐·柳宗元 【题解】 辩,古代论说文的一种,即对传统的或流行的说法提出异议。本文针对古书记载的“桐叶封
-
客从江南来,来时月上弦。悠悠行旅中,三见清光圆。晓随残月行,夕与新月宿。谁谓月无情,千里远相逐。朝发渭水桥,暮入长安陌。不知今夜月,又作谁家客?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怀念古诗词,内容包括表达怀念的古诗词,5首思念的古诗词,关于怀念的古诗词。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唐 王维 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汉 汉乐府 上邪 上
-
毛延寿画欲通神,忍为黄金不顾人。马上琵琶行万里,汉宫长有隔生春。
-
或问:共事一人未有不妒者,何也?曰:人之才能、性行、容貌、辞色,种种不同,所事者必悦其能事我者,恶其不能事我者。能事者见悦,则不能事者必疏,是我之见疏,彼之能事成之也,焉得不妒?既妒,安得不相倾?相倾
【名句】或问:共事一人未有不妒者,何也?曰:人之才能、性行、容貌、辞色,种种不同,所事者必悦其能事我者,恶其不能事我者。能事者见悦 ① ,则不能事者必疏,是我之见疏,彼之能事成之也,焉得不妒?既妒,安
-
薛公十一鹤,皆写青田真。画色久欲尽,苍然犹出尘。低昂各有意,磊落如长人。佳此志气远,岂惟粉墨新。万里不以力,群游森会神。威迟白凤态,非是仓庚邻。高堂未倾覆,常得慰嘉宾。曝露墙壁外,终嗟风雨频。赤霄有真
-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作品赏析注释:1.山行:在山中行走。2.寒山:指深秋时候的山。3.径:小路。4.白云生处:白云缭绕而生的地方。5.坐
-
淮安古地拥州师,画角金饶旦夕吹。浅草遥迎鹔鹴马,春风乱飐辟邪旗。谪仙年月今应满,戆谏声名众所知。何况迁乔旧同伴,一双先入凤凰池。
-
作者: 莫渝
-
陪臣陆机言〔2〕:今月九日,魏郡太守遣兼丞张含〔3〕,赍板诏书印绶〔4〕,假臣为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