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夜至永乐文长老院,文时卧病退院》原文、鉴赏、赏析和解读
夜闻巴叟卧荒村,来打三更月下门。
往事过年如昨日,此身未死得重论。
老非怀土情相得,病不开堂道益尊。
唯有孤栖旧时鹤,举头见客似长言。
【鉴赏】
永乐即永乐乡,在秀州(今浙江嘉兴)西北十五里。文长老即蜀僧文及。文长老院,唐代叫报本禅院,宋代应文及之请,改名本觉寺。苏轼通判杭州期间,曾三次过访秀州本觉寺。第一次在熙宁五年(1072)十二月,文已年老,作秀州报本禅院乡僧文长老方丈诗;第二次在熙宁六年十一月,文已病重,题此诗;第三次在熙宁七年五月,文已去世,作过永乐,文长老已卒,有“三过门间老病死,一弹指顷去来今”句,概括了他同文长老的全部交往。
首联点清题面,夜至永乐,闻文及病,不顾一路辛劳,虽已三更,还特往看视,突出地表现了他对乡人的关切之情。颔联出句是对前一年相会的回忆。从熙宁五年十二月至六年十一月已越一年,故云“过年”。一年之别,时隔不远,“往事”还历历在目,故云“如昨日”。从秀州报本禅院乡僧文长老方丈诗可看出他们初次相见的谈话内容:“万里家山一梦中,吴音渐已变儿童。每逢蜀叟谈终日,便觉峨眉扫翠空。师已忘言真有道,我除搜句百无功。明年采药天山去,更欲题诗满浙东。”苏轼抱怨自己离开家乡太远太久(其实才四年,苏轼是熙宁元年冬守父丧期满离家的,从此未再返蜀),连小孩的口音都变了。因此,每逢乡人就特别亲热,整天谈说巴山蜀水的秀丽。他羡慕文及的得道忘言,生活安闲;感叹自己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 出任杭州通判,除作诗外,一事无成。表示已无心过问政事,只愿遍赏浙东山水,题诗采药而已。这就是“往事”的具体内容。颔联对句又回到眼前,言自己所幸未死,得以重温旧情。颈联说他们间友情甚深,并非因为同怀乡土,而是因为情投意合。这是否定一面以加强另一面的写法。其实,“怀土”正是他们“情相得”的重要原因,不但文及生前苏轼所说“每逢蜀叟谈终日,便觉峨眉扫翠空”足以证明这点,而且文及死后苏轼所说“存亡见惯浑无泪,乡井难忘尚有心”也证明共同的怀乡之情是联系他们的重要纽带。颈联对句是对文及的慰藉之词,言文及虽然卧病退院,不能开堂讲道,其道却更受人尊敬。此诗尾联特妙,妙就妙在“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梅圣俞语,见欧阳修六一诗话引)如果要直接描写文及的病情严重,很难下笔,且不知要费多少笔墨。苏轼以旧时识客的孤鹤举头见客,长声哀鸣作结,而冠以“唯有”二字,文及病得难以交谈之意已在其中了。连孤鹤都为主人病重而哀鸣,作为乡人的苏轼,其难过之情就不言自明了。孤鹤的举头、见客、长言,既写出了它的活动的全过程及其哀伤的神情,又造成一种孤寂、清冷、悲凉的气氛,增强了全诗的抒情色彩,给读者留下了回味的余地。
苏轼早年诗本以“气象峥嵘,彩色绚烂”(与侄书)见长,这首诗却具有他晚年诗的平淡风格。平淡不是枯淡,而是外枯中甘,淡而有味,通过平淡的叙事,抒发了对乡人深厚的关切之情。
-
孤平是近体诗词所特有的一个专用名词。什么是孤平?韵句中 除韵脚之外只有一个平声字,谓之孤平。 孤平只适合于五言,而且只对韵句而言,所以归述为只有一种 实例:仄平仄仄平。引申到七言则是:仄仄仄平仄仄平,
-
“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出处】唐李商隐《 瑶池 》 【意思】 穆王: 周穆王。传说他曾西游瑶池,会西王母,约三年后再来。句意: 周穆王有八匹能日行三万里的骏马,为何不再来呢?不再来
-
民歌口唱山歌手插秧,今年收谷谷满仓。牛出力来牛吃草, 做官的吃米我吃糠; 老鼠子还
-
《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玉台新咏》,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诗前有序文:“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没水而死。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这是一曲基于事实而形于吟咏的悲歌。其中,
-
【注释】:“耽冈”,恐是地名;有人说 ,地在江西吉安城南,下临赣江。作者赵师侠,号坦庵,南宋孝宗时期的著名词人 ,有人夸赞他描绘风景,描写自然形态,都很精巧细致。又称赞他的词能够写得清新平淡。从上面这首词来看,他的写景本领确是高超的,而尤其
-
1有什么了不起?省城姑娘就这么娇贵,这么高人一等?董昊一脚狠狠地将面前的小石头踢进湖面。湖面上旋即传来“扑通”的回声,寂寞而幽深。
-
苏曼殊 (1884—1918) 名戬,字子谷,号玄瑛,广东香山 (今中山县) 人。其父曾为日本横滨万隆茶行买办,其生母为日本下女,名若子。1884年生于日本横滨,由义母河合仙抚养。6岁时回国,深受家族
-
老病忘时节,空斋晓尚眠。儿童唤翁起,今日是新年。 作品赏析【注释】①老病情怀,写来平易质朴,真切自然。前两句以老病忘时,空斋晓眠衬托铺垫,后两句切题,于萧索落寞中唤出一缕春之生机,不可纯以叹老嗟病
-
方回 浅浅花开料峭风,苦无妖色画难工。 十分不肯精神露,留与他时著子红。 这首咏樱桃花的七言绝句是方回诗中少见的咏物之作。“浅浅花开料峭风”一句写樱花开放时节,气候尚寒,所以称“料峭风”。方回《春寒》
-
【3594】认识中国:从丝绸之路到《共产党宣言》(〔英〕彼得•诺兰著,温威译,中信出版社,13万字,2017年7月第1版,42元)△从历史上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