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官的吃米我吃糠·民歌》原文与赏析
民歌
口唱山歌手插秧,今年收谷谷满仓。牛出力来牛吃草, 做官的吃米我吃糠; 老鼠子还要三分粮!
这首近代民歌唱出了在丰收之年贫民还要吃糠的怨苦之情。
这首民歌最精彩之处在于两个比喻句。一 、二两句极平实,交代靠了贫民的辛勤劳动,取得了“谷满仓”的丰收年景。按理,劳者也应改善一下生活了。但事实并非如此,第三句用“牛出力来牛吃草”这个比喻句异军突起,诉说牛出力甚多,功劳很大,而享受无望,只能吃草,待遇极不公平!以牛比人,牛我同慨,直逼出第四句“做官的吃米我吃糠”!如岩浆喷涌,如飞瀑直下!但如就此收场,则一泻无余, 了无回味。于是民歌复又余波洄漾,重起新澜,用“老鼠子还要三分粮”的比喻申足原意,加深怨情的浓度。干活时人牛同苦,享受时人不如鼠!这两个比喻,既贴切,又辛辣,使这首民歌达到了很高水平。
-
《先秦散文·论语·子路》原文鉴赏 子路曰:“
-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①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② 。(《老子 ·
-
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
名言: 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 注释: 颜渊: 名回, 字子渊, 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时: 指历法。辂(lu): 辂车, 大车, 古代
-
【名句】人之所取畏者 ① ,衽席之上 ② ,饮食之间,而不知为之戒 ③ 者,过 ④ 也。 【注释】①所取畏者:所应当畏惧的事。②衽(ren)席之上:衽席,床席。衽席之上,是指色欲之事。③戒:戒备。④过
-
丹阳道中 西风落日丹阳道,竹岗松阪相环抱。何处最多情?练湖秋水明。驿城那惮远,佳句初开卷。寒雁任相呼,羁愁一点无。 古典诗词中羁旅行役之作不知凡几,无非悲悲戚戚之音,凄凄惨惨之景,这个题材似乎已陷入固
-
妙龄驰誉百夫雄,晚节忘怀大隐中。悃愊无华真汉吏,文章尔雅称吾宗。趋时肯负平生志,有子还应不死同。惟我闲思十年事,数行老泪寄西风。
-
袁汝璧布谷布谷。新陈不相续。富家笑,贫家哭。鸤鸠因其鸣声而有许多名称,“布谷”即为
-
《古文观止·先秦文·《论语》·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章》鉴赏
古文观止·先秦文·《论语》·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章
-
[清]吴伟业投金濑畔敢安居?覆楚亡吴数上书。手把属镂思往事,九原归去愧包胥。这首诗写
-
有人认为该词作于1194年(绍熙五年),全词从梅花未开写到将落,使用了烘托手法,总体层次分明。 “霜寒透幕”借用了晚唐诗人韩偓“云护雁霜笼澹月,雨连莺晓落残梅”之意----北雁带来的霜气来,即使装有重重帘幕,也抵不住寒威的侵袭,何况